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论著卢红梅华伟毛红梅(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年2月至年2月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对两组患儿进行格塞尔(Gesell)量表智力测试,取其中的大运动能力项和适应能力项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两组治疗均采用针灸、按摩、脑神经营养药、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及特殊教育等综合康复措施,观察组同时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Gesell量表中的大运动能力项、适应能力项进行评定。施测时选用与被试儿童年龄最近的分量表进行。据其表现测出儿童发展的成熟年龄,经转换得出发育商(DQ)作为最后的评定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DQ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
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有显著意义。
小儿脑性瘫痪小脑顶核电刺激智力
脑性瘫痪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其康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不仅是促进患儿躯体形态功能的复原,还要对其生理、心理、精神、情绪等进行补偿和促进各项能力发展,以减轻残废的程度,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近两年来,我科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瘫患儿,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年2月至年2月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年龄6~58个月,排除频发癫痫需用药控制的患儿。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脑循环+综合康复治疗)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6~56个月,患儿家属同意脑循环治疗,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58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构成比、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前对两组患儿进行格塞尔(Gesell)智力测试[3],取其中的大运动能力项和适应能力项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两组治疗均采用针灸、按摩、脑神经营养药、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及特殊教育等,观察组同时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进行治疗。1针灸:采用“靳三针”针刺方法。主穴为四神针(百会穴左右前后各旁开约4.5cm);智三针(神庭穴和本神穴);脑三针(脑户穴和脑空穴);颞三针(耳尖直上约6cm为第一针,其前后各约3cm为第二针、第三针)。配穴据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症状随症加减。2按摩:减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配以牵伸及关节活动。针对不同症状采用揉、拿、搓、提等手法疏通经络。3药物:应用神经节苷酯、脑活素、复方丹参等神经营养药。4运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主,根据儿童正常运动发育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5语言:主要以语言符号理解、事物的功能性操作等训练,伴构音障碍的患儿进行呼吸、下颌、舌、唇、发音及口腔知觉等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6特殊教育:智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患儿,选择简单、易见成效的作业进行训练,指导患儿日常交流等。7脑循环治疗:采用广州三甲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WONDF2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中的ESFN处方(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治疗部位为患儿双侧乳突。参数:刺激电流脉宽us,刺激频率50~90Hz,刺激时间10s,间歇时间4s,刺激电流量为7~11mA,每次治疗20~40min,每日1~2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评定指标采用Gesell量表[3]中的大运动能力项、适应能力项进行评定。施测时选用与被试儿童年龄最近的分量表进行。据其表现测出儿童发展的成熟年龄,经转换得出发育商(DQ)作为最后的评定指标,DQ=(测得的成熟年龄/实际年龄)×。运动疗效制定标准:取主要运动功能进步20分以上为显效,进步总分达10分以上为有效,进步总分小于5~10分者为无效。适应性项中DQ进步得分在20分以上为显效,10~20分为有效,低于10分为无效。显效加有效计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g±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运动疗效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测试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增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适应性DQ评分治疗前两组患儿适应性DQ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则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脑性瘫痪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大脑的传导功能失常。因为脑在3岁前发育最快,故临床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全面治疗。Vojta法和Bobath法等神经发育学疗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它的机制在于儿童脑神经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强这一特性,通过反复刺激和训练,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使其逐步产生正常的运动模式,但由于脑的损害,患儿的运动功能必将受损,平衡和协调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患儿的执行功能和认知能力通过传统的针灸、脑营养药的应用,恢复的也不尽理想,这样就很难达到使患儿全面康复的需求。近年来研究表明[4],小脑顶核可能存在与大脑皮质等部位互相联系的神经元而形成特殊传导通路来接受机体刺激。小脑在解剖及功能上与大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侧额叶病变时,近半数患者出现对侧小脑代谢减低,这种现象称为交叉性脑功能联系不能[5]。小脑参与认知和语言功能,小脑顶核(FN)在脑血流量的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刺激乳突部是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将有效的治疗电流通过体表电极,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区,从而改善脑供血状态和神经传导失调,增加大脑血流量,减少半影区坏死神经元数目,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兴奋性氨基酸及凋亡前体蛋白而减轻细胞损害,保护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也就相应促进了患儿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发育。国外Daris[6]报道的例脑瘫患者中,共有90%的患者接受了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发现其中约有85%的患者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改善:包括姿势、步态、关节活动范围、流涎及语言功能等。实践证明,对脑瘫患儿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乳突仿生电刺激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此外,电刺激还可直接兴奋大脑皮质神经元发生可塑性改变,神经冲动再从大脑皮质传导至骨骼肌,乃至整个运动系统,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7]。本文观察组脑瘫患儿同时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进行治疗3月后,总的Gesell测试评分及适应性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小脑顶核电刺激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有显著意义。由于本文研究对象年龄为6~58个月,而脑瘫分型的诊断多在1岁以后,所以该治疗对哪一类型的患儿较为有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林庆.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华夏出版社,:7.[3]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3-84.
[4]周继宏,张志强,韦建芳.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
响[J].中国临床康复,,7(28):-.
[5]AndersonNE,PosnerJB,SidtisJJ,etal.Themelabolicanatomyofpa-raneoplasticcerebellardegeneration[J].AnnNeurol,,23(6):-.
[6]DavisR.Cerebellarstimulationforcerebralpalsyspasticity,function,andseizures[J].ArchMedRes,,31(3):-.
[7]刘芳,张璐,吕如锋,等.经颅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微丝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6(8):-.
常见的白癜风的患病原因都是有哪些呢白癜风能根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