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那么难搞因为他们的大脑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那么难搞因为他们的大脑
本文由主编陈琳原创,欲转载者,请后台回复“转载”
《四大名助》第二季中有一集节目,说的是一位姐姐作为苦恼人来信求助,请四位主持人帮忙劝她13岁的叛逆妹妹“改邪归正”。
这位姐姐诉苦:
原本乖巧可爱的妹妹突然不爱学习,情绪化、易冲动,夜不归宿、口出脏话,开始尝试各种不良行为,并且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而且已经休学一个多月。
这位姐姐24岁,为了帮助父母管教妹妹,已经辞了职。母亲正好赶上更年期,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碰撞出的火花已经让这个家庭陷入非正常状态。
整个节目中,都是姐姐、妈妈、爸爸在向所有人控诉妹妹的不懂事,而妹妹的反驳和解释,却被爸爸说成了“她口中没一句实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理解。小女儿认为,妈妈性情大变,导致了自己发生改变;妈妈认为,小女儿如此不让人省心,才是自己无法安心的源头。
听完三人一系列的控诉,原本还满脸不屑的小姑娘,突然沉默着流下了眼泪。
接着爸爸说曾经跟踪过女儿,发现女儿去和同学玩以后,当着同学的面要带女儿回家。被主持人提醒“这会很让孩子感到没面子”。
后来小姑娘哽咽着说:“他们三人都针对我,没人听我讲话,我说什么都没有用”。
两拨人几乎没有一个观点一致,争论到最后,父亲更是再度说出“我根本不信任她”这句话,画面转到小姑娘时,她泪如雨下、面露绝望。
13岁的女孩子,正好是青春期刚开始的阶段。
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到他的孩童阶段,父母才是他的世界中心。而随着他长大,开始步入十几岁的青春期,父母就会感受到,孩子正在刻意排斥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寻求自己的独立性,事事都不希望父母插手。
每个成年人都从青春期走来,但等我们有了青春期孩子,却都忘记了青春期时的自己在想什么。于是,互不理解的父母与孩子,就会开始各执一词,兵戎相见。
每次和青春期的孩子吵完架,也许你都会在内心苦苦问自己:一个向来乖巧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不可理喻?为什么从来都很亲密的亲子关系,会突然陷入冰窟,僵到这种地步?
究其原因,很多专家学者可能都会从心理角度,来分析青春期孩子与以往不同的心理特征,比如同时具备聪明、自信、责任心强,和鲁莽、冲动和爱冒险的特点。
但心理变化往往是由于大脑支配而成,所以,会不会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神经发生了改变,才让青春期的几年如此特别呢?
今天,我们就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带大家探查青春期的奥秘。
1青春的大脑不是“缺根弦”就是“短了路”人的一生中,大脑都在不停发生变化,年复一年经历着生长、发育,以及定型、萎缩的过程。但神经科学家发现:
青春期阶段的人类大脑,会经历一系列重大又奇妙的发育过程。
《四大名助》中,13岁叛逆小姑娘表现出的敏感、情绪化、难以自控、易冲动,以及迅速“学坏”、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无法为别人着想、需求独立性、极为重视在同学眼中的形象,还有无法得到爸爸妈妈姐姐的信任时委屈哭泣的表现,其实都和青春期的大脑变化有关系。
这种大脑变化,是人类特有的必经阶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小恶魔”的青春期,而在这个阶段的种种看似不讲理、不懂事的行为举止,恰恰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不可控制,只能耐心等待发育过程结束。但如果家长知道了青春期各种行为的神经学动因,或许能在这个特殊阶段,给予孩子更多理解和支持。
我们先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人类在青春期会经历怎样的大脑变化。
1、科普:几个关键的大脑部位在了解具体发生的大脑变化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几个今天内容相关的大脑部位。
前额叶片(prfrontalcortx)——大脑中的“老大”
大脑额叶分为后段、中段和前段,前段就叫做前额叶片。前额叶片被称为人脑的“CEO”,掌管人最重要的精神活动,控制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也直接关乎于人类的理性、判断、计划、分析、思考等功能。
也就是说,前额叶片可以控制人的理智,确保大脑的主人不要做出过激、危险、愚蠢的举动,同时前额叶片的开发,又能够增加人的智慧,让人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逻辑的思维活动。描述得更形象些的话,前额叶片是“大脑公司”中的“老大”。
大脑边缘系统(limbicsystm)——前额叶片的“下属”
大脑边缘系统不同于前额叶片,它调节本能和情感活动,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并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大脑边缘系统会主导人产生饥饿、口渴等感官反应,或愤怒、恐惧、兴奋、喜悦等情绪变化。
总而言之,大脑边缘系统更像是人类“感性”的源头,使人产生各种情绪,对外界刺激做出不同反应;而前额叶片则是人类的“理性”阀门,在大脑边缘系统产生情绪和反应时,负责帮助我们恢复理智。用比喻来说,大脑边缘系统归前额叶片管辖,是”大脑公司“中容易情绪化的“下属“。
突触(Synaps)——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革命友谊”
人类大脑中有很多分散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原本并没有连接在一起。而随着人类大脑的发育,神经元之间会逐渐通过学习,而产生彼此之间的连接,而这个连接的“桥梁”,就叫做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就通过突触来传递信息。在”大脑公司“中,如果将两个神经元“员工”分成一组,那么突触就是这个工作小组的”革命友谊“。
髓磷脂(mylin)——神经元的外层“智能电线”
髓磷脂是一种脂肪,负责将大脑中的神经元包裹起来,来避免神经元之间互相干扰,以及电脉冲的外泄。就像电线外层包裹的绝缘层一样,有了髓磷脂的保护,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就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准确。
所以髓磷脂也相当于人脑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加强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增强人的理解力,帮助人们学习得更快。而且髓磷脂的量越足够,人脑就发育得越成熟。对于“大脑公司“中的神经元“员工”来说,髓磷脂就相当于他们的“智能电线”,帮助神经元提高工作效率。
2、青春期的大脑:和成年人有何不同?知道这几个大脑部位的功能,就可以开始介绍,青春期的大脑到底和成年人有何不同了。
1不成熟的前额叶片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的大脑在10岁以前就已经发育完全。然而近几年,有几个专门研究青少年大脑的团队都发现了一件事:
尽管,青春期孩子从外形上看已经是个大人,但他们的大脑发育,其实只完成了80%,并没有发育完全。
而他们大脑中发育最不完善的地方,就在于掌控高级智慧的前额叶片。
也就是说,青春期孩子的种种幼稚、怪异和不可理喻的行为,都是因为掌控心智成熟度的前额叶片,还没有发育成熟所造成的。可以想象,当“大脑公司”的“老大”都存在发育不足的问题,那么这个公司就肯定会频频出现管理混乱、手下越级的情况。
前额叶片的不成熟,就会导致青少年频繁出现以下行为表现:
情绪化、自我主义、不为他人考虑;
热爱冒险、寻求刺激、不计后果;
看重朋友胜过父母、重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
容易学坏、上瘾;
喜欢熬夜、睡懒觉;
一心多用,爱忘事、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形似大人的孩子,依然拥有不成熟的大脑呢?
这就要从人脑的发育顺序说起了。
大脑额叶分为前、中、后三段,这三段按照从后向前的顺序逐渐发育,其中中、后额叶先发育成熟,最后才是前额叶片。
而大脑成熟的标志,就是前额叶片中,各部分神经元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完整神经网。从前面的概念普及我们知道了,大脑中的神经元需要通过不断刺激、学习和练习,才能让独立、分散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突触。
也就是说,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网“的过程逐渐发育成熟。而这个发育过程,就需要髓磷脂,把神经元包裹起来,加强信息传输的功能,点状、脆弱的髓磷脂,都无法形成强健的突触。
那么,大脑的前额叶片什么时候才会发育成熟呢?
答案是:一直到25-30岁。
所以说,青春期孩子大脑中的前额叶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神经网,也就是没建立足够的突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依然“缺根弦”,而且不止一根。
人类真正开始明事理、懂是非,并具有成熟的理智和缜密的判断,要至少等到25岁以后才会实现,有的人甚至要到30岁,才会真正从心智上变成大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做事还那么不经大脑,还常常做出蠢事贻笑大方的原因了。
也许,《欢乐颂》中邱莹莹的“蠢”,其实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
2急速增加的荷尔蒙研究发现,人类荷尔蒙中的睾丸酮、黄体酮、雌激素,在青春期时得到迅速增加。
青春期荷尔蒙的变化,会引发大脑敏感、情绪多变等连锁反应。而此时的青少年,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微妙情绪,也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经常是跟着情绪走,时而愤怒、时而狂喜,这样就容易被父母认为性情大变、无理取闹。
年一项研究表明,荷尔蒙的迅速增加,会激发大脑产生更多的催产素,增加大脑边缘系统的敏感性,让人更加情绪化,比如暴躁、易怒、冲动。
大脑边缘系统中,有一个组成部位叫做杏仁体(Amygdala),它在人的愤怒、焦躁、惊恐等情绪反应中,充当了指挥所的角色。伴随着荷尔蒙变化,杏仁体会在青春期阶段得到快速发育,这就使得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时候,会经历一系列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情感变化,时而兴奋得不能自持,下一秒又突然落入无边的落寞感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杏仁体会先于前额叶片发育成熟。因此,青春期阶段中,前额叶片这个“老大”的发育程度,还不足以管得住杏仁体这个下属。也就说明,当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杏仁体的快速发育,而产生冲动的情绪时,前额叶片这个CEO,却是没有能力及时“灭火”的。
不过,说前额叶片不成熟,并没有意味着它发挥不了正常的控制作用,只不过还没有强大到控制所有情绪化的举动而已。也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并非没有理智,而是当前额叶片的理性控制,和杏仁体的感性冲动在作斗争时,前额叶片往往会败下阵来,让青少年的情绪掌控理智。
举个例子,如果你问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子“醉驾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他肯定会给出“不合理”的答案,这就是前额叶片的理智性在指挥他做出正确选择。不过这只是在相对冷静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孩子喝醉了,或者面临一定的压力,而且身边还有一群同样疯狂的同龄人,那么他脑中的杏仁体就会叫嚣“开车吧!开车吧!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前额叶片又尚无足够的权威去控制,这时冲动就会战胜理性。
所以青少年中发生的群体暴力、虐待事件,以及日益频发的自杀事件,都是因为冲动情绪抑制了前额叶片的理性控制造成的。
现在我们明白了,青春期孩子突然变得情绪化、易冲动,从神经科学上来说,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哪怕一个平时品学兼优、温顺稳重的孩子,也会因为大脑的奇妙变化,而做出愚蠢的行为。
然而,很少有家长和老师能了解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反而会把孩子的复杂情绪和冲动行为,归结于“不懂事、不孝顺“或者干脆武断地说他们”学坏了“,从而随意将一个昔日的好孩子划分到坏孩子阵营中去。
青春期时不成熟的前额叶片,还会导致青少年无法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同理心,很难真正理解家长“为孩子好”的意图。所以一旦面对家长的指责,他们就会认为父母根本不懂自己的心,加上本来就难以控制的易冲动、情绪化,父母和孩子间的矛盾激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文章开头案例中,13岁的小姑娘突然性情大变,其实就是大脑前额叶片还没有成熟到去控制情绪,也没能让她站在父母和姐姐的角度看问题的缘故。
这些就连她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大脑变化,让她变得暴躁、愤怒,而此时父母的不理解、不信任又是火上浇油,不但无法让关系缓和,更是激化了彼此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一家人站在两个立场上,互不相让、彼此指责,只能到节目上来调和关系。
如果小姑娘的父母能够了解到,女儿的变化是她自己都意识不到、控制不了的正常发育,会不会依然这样对待她呢?
3随时“修剪”的大脑突触我们说了,人类大脑的成熟过程,是神经元彼此连接,最后逐渐形成完整神经网的过程。而神经元的连接过程,就是大脑突触生长的过程。人类学习的能力,正是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之中,任何对神经元的激发或抑制,都会决定突触会变得更强壮或更脆弱。
①Usitorlosit
突触存在于前额叶片中的大脑灰质中,而大脑灰质的量会在儿童期逐渐增加,青春期早期时达到最大量,在青春期过程中则迅速递减。大脑灰质的变化过程,会导致突触先大量生长,随后数量减少。
突触的增加,会让孩子和青少年比成年人学东西更快更好;而突触的减少,则主要是因为大脑在不同学科上练习程度的不同,造成练习多的突触发展壮大,练习少的突触枯萎凋零。
同时,大脑白质会在数量上有所增长。这个过程中,大脑细胞会被一种白色物质——髓磷脂所包裹,髓磷脂会加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帮助人们学习更快。只有足够多的髓磷脂,才会生长出强健的突触。髓磷脂发育不完全,就容易导致大脑中有些神经元无法建立连接。
所以说,青春期孩子前额叶片发育不足,就是因为髓磷脂的量还没有足够到将所有神经元“粘合”起来,大脑前额叶片中的有些部位,其实还是“断线”的状态。我们经常说的“大脑断根弦、大脑短路“,就是在说前额叶片的神经网有断点、不完整。
就在髓磷脂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中,突触会通过不断的刺激、练习而变得强壮。比如青春期阶段练琴多,那么音乐方面的突触就会更加强壮,音乐能力就会变得更强;而如果与此同时,数学题做得少,那么数学方面的突触就会相对弱化,数学能力也就没有音乐方面那么强了。
所以,青春期时大脑突触的“修剪”过程,左右着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
孩子的大脑中将留下何种突触并发展壮大,又去掉什么样的突触,是和他在这个阶段所受到的熏陶、锻炼,以及周围环境有关的。
这时候孩子学习什么、练习什么,都会影响突触的生长走向。你的孩子是在学习音乐、美术、语言、数学,还是只是天天泡吧享受,大脑突触就会变得不一样。用科学家的话来说,青春期的突触修剪,就是“usitorlosit”(“利用或者丢弃”)的过程。和人类具有的所有能力一样,突触也是越用越灵活,越不用越生锈。
简而言之,青春期,是提升学习成绩、发展兴趣爱好的绝佳时期。
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家长意识到这一生理变化,并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孩子合适的引导,来激活他大脑中的某些突触。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次两次的接触,并不会让这一方面的突触变强壮。要想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更加擅长,需要重复、大量的练习,这样才能长出粗壮的突触,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这个阶段多涉猎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也是大有裨益的。这能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如果他能够做到持之以恒的针对练习,那么他就能充分利用青春期这个绝妙的学习时机,获得很大的能力提升。
②敏感的突触,让“学坏”更加容易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稍不留神就会染上不良习惯,也很难抵御住身边的不良诱惑。哪怕他们明白一件事是错的,也会按耐不住跃跃欲试。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刚进入青春期,就迫不及待地尝试染发、逃课、吸烟、喝酒,或者染上网瘾、过早尝试性行为,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大脑敏感而脆弱,可塑性很强,对外界的刺激来者不拒。好的刺激让他们学到知识,坏的刺激让他们获得陋习。
因为“学坏”,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如果长期身处不良生活环境,会让孩子大脑中不良行为的突触得到进一步激发,长出“坏行为”的突触。所以,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然抽烟喝酒泡吧蹦迪样样都会,而且“进步”飞速,比成年人更容易上瘾。
这一类的不良行为,通常会受到大脑边缘系统的驱使。这个部位在青春期阶段极度敏感,会在品尝美食、赚钱、吸烟、吸毒、冒险时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很强的快感,而且这种快感要比成年人还强烈。
又由于前额叶片这个“老大”还不成熟,管不住情绪化的“下属”大脑边缘系统,所以在孩子想冒险时,前额叶片还不够强大到让他们恢复理智,也拦不住想追求刺激的少年。
直到17岁,青少年大脑中前额叶片的发育速度,才能跟得上大脑边缘系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这位大脑中“老大“才能真正掌握实权,在大脑边缘系统想鼓动主人作乱时,及时发出指令、悬崖勒马。
如今,我们的社会一再提醒家长,“未成年人不得吸烟喝酒”,而家长也无时无刻不在警告孩子,“不能过早染上这些坏毛病”。但孩子们听久了,除了把耳朵磨出茧子,他们可能并不明白吸烟和喝酒会造成怎样的可怕后果。
如果家长用科学的研究结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效果可能就会好很多。下面的研究案例,也会帮助你说服孩子远离烟草和酒精。
一位叫做FrancsJnson的神经学教授发现: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对于酒精的刺激更加敏感,也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毒害。
大量酒精会杀掉青少年的脑细胞,引起记忆力衰退,甚至对大脑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除了酒精,烟草、大麻、毒品对青少年大脑的损害,也会比成年人更深更远。成年人和青少年吸入同样数量的烟草后,青少年的大脑神经一连几天都会被麻痹,而成年人则会在同样时间后恢复正常。
所以你可以告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过早进入声色场所,以及过早尝试吸烟、喝酒甚至抽大麻,不仅会让他们的大脑变笨,而且有些大脑损伤,是一辈子都逆转不了的。要想读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就不要在青春期落入坏习惯的陷阱。
3青春期的种种迷思神经科学给你答案我们已经明白了,造成青春期少年种种不理智行为的内在根源,在于发育尚不完全的前额叶片,管不住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大脑边缘系统。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揭开困扰广大家长已久的种种谜团了。
1、为什么我的孩子突然那么自我?就像进入两三岁的孩子突然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学着处处和家长作对一样,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在这个时期得到空前的激发。
你会很纳闷,为什么孩子会突然这么自私和叛逆,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还从来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在乎的人只有自己,也会经常觉得被周围人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