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为什么余秀华的脑瘫会被误解成脑残
为什么余秀华的脑瘫会被误解成脑残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脑瘫家长康复论坛”
二月初,就像一阵秋风吹过麦田,38岁的脑瘫诗人余秀华一夜之间便红透了大江南北——她的诗歌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她的诗集印了1万余册一天之内就被哄抢一空,她的经历被大大小小的各种媒体竞相报道着,把圈里圈外的人都看了个羡慕不已。似乎,在人们看来,脑瘫患者能有此成就、得此殊荣,就可以算作是天大的奇迹了。殊不知,这却正是人们的偏见所在。
脑瘫不是智力低下的代名词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脑瘫就是智力低下的代名词,与“脑残”常混为一谈,甚至还有人将脑瘫视作遗传类疾病,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都是对脑瘫的误解。据有多年脑瘫治疗临床经验的常崇旺医生介绍,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可能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但是脑瘫只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只有不到25%的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脑瘫患者约万人,其中0至6岁的患儿约有31万,而且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而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在2‰至5‰之间。若按2‰计算,也就是说,每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脑瘫”。常崇旺医生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脑瘫儿童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手术治疗以及系统的康复训练,很多脑瘫患者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及语言能力,减少脑瘫对患者日后的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
常崇旺医生还介绍说,脑瘫患者中其实不乏智力超群、出类拔萃之辈。前有入京开画展的中华第一位“脑瘫画家”刘超,今有凭借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红遍大江南北的“脑瘫诗人”余秀华,他们都才华过人,只是脑瘫让他们的艺术天分发挥得更加艰难。要是他们能够从一开始便积极治疗,那么今天,他们可能会登上更广阔的舞台,而不会是在别人的偏见里这般“成名”。
为什么生活中脑瘫儿童智力表现低?
现实生活中,大家接触到的多数脑瘫患儿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孩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对此,常崇旺解释到,这种智力发育落后情况并不是脑瘫疾病造成的,而是由于家长对脑瘫认识不足,导致患儿后天教育跟不上。脑瘫疾病与患儿未来的智力情况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让各位家长认识到脑瘫孩子的后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平时除了治疗外,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孩子上学接受正规教育。反之,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接受教育接触社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智商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治疗很关键,特别是学龄前治疗。如果学龄前孩子能达到基本生活自理,那么,上学接受教育将不再是难题,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好。
“早产、难产、窒息、黄疸是目前导致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而出生的6个月内,是治疗脑瘫的关键时期。”常崇旺医生说,“人们对脑瘫还有一种误解,那就是对治疗手段的误解。在门诊时,常常能看到一些被其他信息误导的家长,以为打针、吃药就能解除孩子运功功能不良的状态,忽略了及时手术以及手术后的系统化康复训练。”他提醒,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然不存在一种真正有效的脑瘫治疗药物,患者家属应该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脑瘫的治疗,而不是盲目求医或“坐以待毙”,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