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开发宝宝的大动作潜能,是培养专长还是

开发宝宝的大动作潜能,是培养专长还是



几年前,我接待过一位国内挺知名的婴幼儿潜能开发专家。他给我们放录像,演示他的中心是如何给孩子做潜能开发的:

1、对小月龄宝宝做迈步训练

大意是有学者对生后1周的孩子开始研究:1组每天10分钟抱成立位,脚踩桌面练习踏步反射;2组每周测一次踏步反射;3组每天仰卧做拉腿踏步体操;4组无任何检查或干预。

结果2、3组第8周踏步反射减退;1组踏步反射保持且踏步次数增加,比2、3组早走1个月,比4组早走2个月。也就是健康状况比较好的孩子,从新生儿就可每天短时间扶呈直立,促踏步反射转换成正常迈步。

看的我满脸都是问号嗯???哈???踏步反射消退不是很正常吗,这个反射不消退可是脑瘫征兆呀,促进踏步反射转换成正常迈步是什么鬼?

2、对半岁左右宝宝做辅助髋部爬行训练

(优酷截图)

当宝宝开始四肢划拉做泳状运动(如图,俗称小燕飞)时,用手或毛巾兜住宝宝的腹部,把他拎到腹部离地,促进他爬行。

还有挺多潜能开发的活动,配合一大堆复制器械,滚筒、平衡板等等。

看的我满脸都是问号,嗯???哈???把干预脑瘫儿的康复训练直接拿来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这就叫开发大运动潜能吗???

专家自豪地介绍:我们干预的孩子,爬行、走路都比较早。

我继续一脸问号:sowhat?对于健康的人类来说,走路是本能啊,早点晚点不都是走嘛。早走路也不会原地起飞呀。

我后来和这位专家就没有联系了,理念不同无法合作,他继续做婴幼儿潜能开发做的挺热闹,机构也越做越大。

不过受他的启发,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大动作的潜能开发”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尤其是知道著名的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后,我就更困惑了,如果宝宝的运动能力是自然成熟的,那家长还忙活什么劲呢?

格赛尔(Gsll)双子爬梯实验

发展水平一样的双生子,宝宝1号和宝宝2号。

宝宝1号在48周(约1岁)时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持续6个星期。宝宝2号不训练爬梯。在这6周里,宝宝1号比2号显示出更多的技能,提前训练的效果初步显示。

到了53周时,宝宝2号也开始爬梯训练,只要很少的训练就爬的和宝宝1一样好。

到了55周时,两个宝宝的爬梯能力没有任何区别。

说好的赢在起跑线上呢?说好的先发优势呢?

琢磨了好几年,我对“大动作潜能开发”的观点是这样的:

1、排查风险预警征,确定孩子是健康的。

健康的孩子,运动能力是能自然成熟的。但是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脑瘫、早产儿、胆红素脑病、自闭症、智力低下等)、运动神经元、肌肉(如肌萎缩、肌无力等)和骨关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有病变的孩子,运动能力无法自然成熟,需要早发现、早干预。

儿保用的预警征筛查表里,提及了许多病理性的运动能力落后,比如:

身体发软、发硬:头持续后仰、趴着不能抬头、不会翻身、独坐等,意味着肌张力低下或亢进,注意脑瘫可能。

此外还有认知能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低的预警征:包括对声音无反应、叫名无反应、无法逗笑、不会挥手或拍手表示欢迎再见等。

这些问题要靠定期体检来发现,国内用“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医院的鲍秀兰奶奶在法国的Amicl-Tison新生儿神经评估和美国的Brazlton新生儿行为评分法基础上制定的。

2、其次,分清本能和本领。

本能能自然获得,本领需要练习。坐卧爬行走是人类的运动本能,宝宝们发展速度不同。

这是张丹佛尔量表(DDST),适用于0-6岁婴幼儿。

量表包括4个能区:

个人-社会:对周围人回应、生活自理。

精细动作-适应性:手眼协调。

言语:能听懂大人的指令、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大动作:坐立行走和跳跃。

每个横条代表一个测查项目,横条上标着25%、50%、75%、90%,分别表示该年龄组的正常儿童中,有相应比例可通过该项目。

R表示可问家长,虽然现场没观察到,但是家长报告说孩子曾经有此行为就可以。

DDST是美国Franknburg和Dodds编制的发育筛查工具,年在中国以北方六市的正常儿童为数据常模进行了再标准化。

陈佳英等年以Gsll量表为金标准,测得DDST的灵敏度为23.1%,特异度99.1%。假阳性率为0.9%,假阴性率为76.3%,正确诊断指数为0.22,符合率为88.1%。

DDST是北京市社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筛查推荐量表,不能替代诊断性评定。如果筛查异常或可疑,应及时做进一步检查。

DDST不是智力发展水平测评,对小儿目前和将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智力发展潜力无预测作用。

从DDST的横条里能看到,即使都是正常儿童,到达某个能力点或者里程碑也是有快有慢的。为什么宝宝发展速度不一样呢,原因很多,宝宝太胖了,宝宝脑袋忒大,宝宝是晚熟品种,宝宝先天气质类型就不太爱动,等等。

虽然有快有慢,但只要不人为地设置障碍,坐卧爬行走这些本能是可以自然获得的。

宝宝大运动发展最主要的人为障碍有:抱的太多了,活动机会少。又或者把宝宝用布带拴着,甚至放沙袋里,各种限制活动范围的方法。

如果处在贫瘠、限制诸多的环境里,不仅大运动发育会迟缓,认知能力也会下降的。

沙袋育儿法

养育婴幼儿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尿布。如果家长生计很忙,不能整天抱着孩子、嫌小孩“缠人”,“闹怀”,再加上置不起很多的尿布,怎么办呢?就做个布口袋,里面装半袋沙子,再把孩子的下半身装进沙口袋,让孩子在沙子里屙沙子里尿。是为沙袋育儿法。

把小儿放在沙袋里让他躺着,能爬的时候就爬着,困了自己睡,醒了自己玩,这样,大人可以不必总抱着孩子,干点活计。当然,不排除有借这个时间下地干活的。

这是什么鬼育儿方法啊!!

本能是成熟后就能自然获得的,给孩子一个自由、安全的玩耍探索环境就好。

但是,本领是后天习得的,比如阅读能力、情绪的识别和管理能力等等等等。

不如把架着孩子学走路的力气留着来和孩子做游戏和亲子共读呀!

高源

医学女博士,

卫计委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官员。

大宝两岁多,二宝onthway。

蜗牛漫步是我的读书笔记和生活随手记。

慢养孩子,也慢养自己。

欢迎长按







































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yshl/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