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少年儿童的生长与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与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与发育
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人体在成长进程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长是指有机体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不断增多的量的变化进程。它是同化作用比异化作用占优势的结果,表现为组织、器官以致全部身体的大小、长度、重量和容积的增加。发育则是在有机体生长的基础上,各组织、器官、系统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逐步完善,是质的变化进程。
1、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
根据人体在成长进程中的生长发育水平和特点,人为地划分数个年龄阶段,称为年龄分期。
1.胚胎发育期,从受精卵迅速分化,到初具人形的阶段。
2.胎儿期,此期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3.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身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初期。新生儿期是婴儿出身后适应环境的阶段。
4.婴儿期,出身的第一年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的特点是,婴儿主要从乳类取得营养,体魄生长迅速,1年中身高比出身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1周岁时,动作发育已到达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
5.幼儿期,出身后第2~3年为幼儿期。此期生长速度稍减慢,前囟闭合,乳牙出齐。神经系统发育开始减慢,脑的大小已到达成人的80%。
6.学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进入小学学习之前,称为学前期,即3~6岁,又称幼童期。此期生长速度较慢,每一年体重增加约2kg,身高增加约5cm。运动能力方面,平衡能力已开始发育。
7.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前的阶段,即6~12岁前后为学龄期。此期生长速度到7~8岁后稍有增快的趋势,皮下脂肪重新开始堆积,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淋巴系统的发育处于高潮(常见正常的扁桃体肥大)。一般儿童到12岁时,乳牙已全部脱落,长出除第三磨牙外的全部恒牙。早年掌握的运动功能进一步发展。
8.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为青春期,或称青春发育期。一般女性从10~12岁起,到17~19岁,男性一般晚2年左右。按发育特点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青春前期,指女孩月经初潮或男孩首次遗精出现前的生长发育剧烈增长(突增)阶段,一般持续约2~3年。
(2)青春中期,也称性征发育期,指第二性征发育开始后的3~4年,此期以性征发育为特点。
(3)青春后期,指第二性征已发育如成人,到体魄发育停止这1阶段。一般持续约3年。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人体在发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现象。虽然各种因素可致使人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1)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进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进程,量变与质变常常同时在进行着,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当由不显著的细小的量变到显著的根本的质变时,即构成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无论是形态还是性能的生长发育,都依照一定程序进行,这类程序性表现在生长加速和到达速度高峰和生长发育结束时间的前后顺序上,也表现在同一年龄时生长发育程度的大小顺序上,即分别遵守头尾发展和向心发展规律的不同生长方式。
1.头尾律
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步延伸到尾(下肢)部。婴儿有意识的动作发育,也先从抬头、转动开始,然后发展到用手取物,进一步发展到躯干的翻转与直坐,最后发展到下肢的活动及下肢与其他部位的协同动作。
2.向心律
直立行走以后,由于动力负荷和静力负荷产生了明显改变,因而生长发育和方式也由头尾发展规律逐步过渡到向心发展规律。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程序大体以下。
(1)下肢发育领先于躯干,在7岁以后,领先发育并较早结束的顺序是:足长、小腿长、下肢长(身高—坐高)、坐高。
(2)上肢发育领先于躯干,上肢的发育顺序大体是:手长、上肢长、坐高。
(3)下肢发育领先于上肢,足长的发育领先手长,下肢长的发育领先于上肢长,其生长发育的顺序大体是:足长、下肢长、手长、上肢长。
(4)长度的发育领先于围度、宽度,各肢体围度发育的高峰期和结束期约比长度发育的高峰期和结束期迟2~3年出现;骨盆宽的发育高峰期和结束期约比下肢长的高峰期和结束期迟2~3年出现;坐高的发育略早于肩宽、胸围,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与肩宽、胸围相同,但结束期早一年左右。
(5)身高的发育领先于体重,在全部生长发育的进程中,身高的发育明显地领先于体重,直到青春期的后期,体重达成年人的程度才逐步追上身高达成年人程度。
(2)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均等。因此,年龄生长速率曲线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在全部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的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在胎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发育早期,而且女性比男性早两年左右出现。因而可知,第二次生长突增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1时期生长发育的正常与否,对成年的体魄和体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1时期应当在营养、卫生、体育等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和保证,以增进少年儿童的身体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为成年的强健体魄打下基础。
(3)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虽不平衡但又是统一调和的
出身后发育最早的是神经系统,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但脑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性能却不断地进行着复杂的分化。在神经系统调和下,各器官系统均在不同程度地发育着,淋巴系统在儿童10岁左右达发育高峰;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育进程与身高、体重类似,呈波浪形;生殖系统发育最晚,青春期开始后才迅速发育。
(4)心理与生理的发育相互影响
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缺点常常会影响到心理发育,心理不健全又会致使生理性能和体态异常。如单调不停地看书学习很容易使少年儿童疲倦,并影响学习情绪;斜视的儿童常常遭到他人讥笑,便主动闭上眼睛掩盖缺点,结果造成一只眼大、一只眼小;耳聋的孩子怕遭到斥责,说话时犹豫不决而养成口吃的习惯。再如,吃饭时儿童心情不愉快便会影响到消化和吸收,下降食欲;情绪长时间遭到压抑的儿童常常外表是病态的,站立不直,弯腰驼背,精神不振,而一向情绪正常的儿童昂首挺胸,姿式正确,精神活泼,动作敏捷。
(5)个体儿童的发育等级在各发育阶段均相对稳定
在无显著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每一个儿童的发育指标实测值在各个发育阶段都相对稳定于同一发育等级中,一般不超出上或下一个等级。
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由于每一个儿童各有其先天遗传素质及后天环境条件,个体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必定出现出高矮、胖瘦、强弱的差异。仅在发育各阶段表现不同,最后到达成熟期也是不同的。其变异一般符合生物学上的正态分布。
在研究和评价一个少年儿童的发育时,不能机械地用其身高或体重与标准平均数作比较,以此作出发育是不是正常的结论,还必须以他本人目前情况与过去情况比较,看其生长发育的变动趋势才更有意义。由于每一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他自己的特殊规律,有着自己的发育速度和特点。
3、人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人体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除遵守一般规律外,还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1)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
从青春期开始,男女之间的生长发育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1.时间的差异
女性青春期发育较男性早。各项发育指标增长值和增长率出现高峰的年龄,女性比男性早1~2年;青春期发育的结束时间,女性比男性早2~3年。
2.体魄的差异
男性多数指标生长发育的波峰比女性高,波幅比女性宽,造成了男性体魄与女性体魄之间的显著差异。
3.体型的差异
青春期男性上体围度、宽度增长较快,女性则是下肢围度、宽度增长较快,构成了男性上体宽粗、下肢细长,女性上体窄细、下肢粗短的体型。
(2)生长发育的长时间趋势
生长发育的长时间趋势,是少年儿童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和成熟提早,成人闭经年龄推延,寿命延长等复合现象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关于生长趋势的缘由,大多认为社会环境的改良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生长发育长时间趋势的高峰期。但这类长时间趋势不会永久延续下去,当外界环境条件的改良到达相当高的水平若干年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就会减弱,乃至出现长时间趋势的停滞现象。
(3)生长发育的解剖结构特点
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有些与整体生长发育相并行,有些与整体的生长发育不一致,因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根据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发育趋势,大致上可分为一般型、神经型、淋巴型和生殖型四种(见图)。
图2-21出身后不同类型的器官生长曲线
1.一般型器官的特点
一般型器官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一般型器官的生长发育大致上与整体生长发育相并行。
少年儿童骨的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不断增长和增粗,骺软骨的生长速度特别快,尤其是4肢骨更加明显。4肢骨的骨化一般在18~20岁才能完成,女性比男性早两年左右。全身各部骨的骨化时间有先有后,如12岁时颅骨已全部骨化,椎骨完成骨化的时间大约在20~22岁左右。由于构成少年儿童脊柱的椎骨还没有完全骨化,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也还没有完全成型,脊柱的生理曲折度虽已构成,但还没有固定。
少年儿童在骨连结方面也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关节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较薄,韧带松弛。因此关节的灵活性较好,运动幅度较大,牢固性则不如成人。
少年儿童的骨骼肌发育表现出不均衡性,大肌肉比小肌肉发育更加迅速。当身高突增时(女为11~13岁,男为13~15岁),主要表现为肌肉长度的增加;当身高增长减慢时,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增粗,生理横断面增大。少年儿童的肌肉中,水份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少,肌肉收缩气力较差。青春期开始后,肌肉成份产生变化,水份逐步减少,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增加,肌肉变得坚实有力。
心血管的生长发育与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同时进行。发育进程中心脏的发育较慢,并落后于血管,与成人相比,心肌纤维短而细,心脏重量、容积比成人小。由于少年儿童的心脏还没有发育完善,因此,长时间的紧张练习、过量的闭气和静力性练习都可能致使心脏负担过重。
少年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落后于骨骼、肌肉的发育。胸廓较成人窄小,呼吸肌的肌力较成人弱,肺活量较成人小,因此体育锻炼时耐力差,容易疲劳。
消化、泌尿系统自出身后有一个迅速生长进程,以后速度减慢,青春期开始后又一次迅速生长。
2.神经型器官的特点
神经型器官包括脑、脊髓和眼球等。它们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在出身前后迅速生长,很快接近成人水平。
新生儿脑的重量约g,半年后即到达g左右,1岁左右到达g,12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约g。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和轴突伸长,分支增多。随着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和综合能力加强,动作的调和性改良。少年儿童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很强,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较差。
3.淋巴型器官的特点
所有器官都在青春期有快速生长进程,只有淋巴组织、胸腺和皮下脂肪3者例外。
胸腺在少年儿童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在出身时已很大,出身以后继续生长,但是与体重的比例逐步下落,自青春期开始萎缩。腭扁桃体及咽周围淋巴组织的发育在童年期到达高峰,一般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开始之前出现演变,到成人时已显著缩小。其他淋巴组织,如脾及小肠、阑尾、肠系膜等处的淋巴组织都在青春期开始萎缩。
4.生殖型器官的特点
生殖型器官的特点是自出身后极少生长,从青春期开始才迅速发育。在青春期,男性睾丸迅速生长,间质细胞开始分化后,逐步增加雄性激素的分泌,精曲小管出现内腔,生殖上皮开始有丝分裂,随着精母细胞的继续分裂而生成精子。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第二性征逐步出现,男孩的肩变宽,男性外生殖器迅速成长,并有阴毛、腋毛及须的生长。
女性卵巢自青春期开始,有大量的卵泡进一步成熟,使卵巢迅速长大,同时增加雌性激素的分泌。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阴道由出身时的4cm长增加到7~10cm,外生殖器发育,并生长阴毛、腋毛;乳房也在此时迅速长大。
4、影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个体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机体在外界环境中遗传性和适应性矛盾统一的进程。遗传因素决定着机体发育的可能性,而环境因素则影响发育的速度和所能到达的程度。
(1)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发育进程中,遗传基因决定各种遗传性状,但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其作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越小,遗传的表现越明显。遗传的影响表现在家族、种族方面,在双生子及移民青少年中也有明显表现。
同卵双生子分享相同的基因,家庭环境多方面相同,在发育上可以看到类似的表现,兄弟(姐妹)分享较少共同基因,家庭条件在不同时期也可出现差异,但比起无关的儿童还是有很大程度的类同处。一般说来,遗传关系越近,发育类型越接近。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间身高的差别很小,头围、头宽丈量值也很接近,说明骨骼系统的发育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少年儿童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身高。据国外研究,少年儿童在良好环境下长至成年人时,其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少年儿童成年时身高可根据当时的年龄、身高、父母身高、骨龄等进行预测。女性也可根据初潮年龄和当时的身高来预测成人时的身高。
体型、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受种族遗传性的影响比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无论是在东京或洛杉矶长大的日本儿童,虽然身高一样,但其腿长却短于同等身高的欧洲儿童;一样,同等生活条件下成长的非洲和欧洲儿童平均身高虽无明显差异,但非洲儿童的腿长超过欧洲儿童;美国黑人婴儿在出身时骨龄早于白人婴儿,黑人儿童恒牙萌出也比白人平均早一年。故遗传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遗传潜力的发挥更多地取决于环境条件。
(2)环境因素
1.营养
营养是保证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公道的膳食营养应有足够的热能、优良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适当的微量元素等,并要求各种营养素间比例适合,以满足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如果膳食中长期缺少某一营养素,不但妨碍正常的发育,而且会致使某些营养缺少症,下降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许多研究表明:营养对生长发育有决定性的影响,最关键的是妊娠的后3个月至出身后6个月。出身后严重的长时间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热量摄取不足,可以妨碍大脑的发育及往后的学习能力。人类尸体解剖可见1岁以内因严重营养不良死亡的婴儿,其脑细胞数比营养正常的婴儿少,并与头围减小的程度相一致。有人对南美儿童的追踪视察表明,初期营养不良患儿不但体魄发育比对比组儿童小,头围小,而且智商也低。
微量元素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日趋遭到重视。铁、碘的生理性能已为人们所熟知;铬可以激活胰岛素,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进程;锌则与人体五十多种重要的代谢酶联系在一起,在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进程中发挥侧重要作用,不管在出身前后或生长旺盛时期都需要锌。近些年发现边沿性锌缺少在发展中国家相当多见,患儿生长发育较落后,伴随厌食、异食癖等症状,用锌医治后其发育状态可明显改良。
赖氨酸是机体合成组织蛋白质最需要的氨基酸。年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给名2~9岁儿童在膳食中添加赖氨酸。7岁以上每天添加0.9g,7岁以下每天添加0.6g,半年后视察组的身高平均多增加1.26cm,体重平均多增加1.02kg。
2.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增进新陈代谢,增强同化和异化进程,是增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积极有效手段。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进行适合的体力劳动,不但可以全面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育,而且在适当的营养保证下可以增进体魄的发育,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长时间锻炼者的骨骼直径增粗,骨髓腔增大,肌纤维增粗,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增加,使少年儿童的素质发育更加迅速,速度、耐力、肌力等明显提高,反应更加灵敏准确。体育锻炼可以改变少年儿童的体重成份,瘦体重显著增加。国外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进行体育锻炼和睡眠时,血液中生长素含量增加。
3.自然环境
利用自然因素,如日光、空气、水等进行锻炼对增强少年儿童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发育水平有很大作用。这些温和、反复的刺激,可以加速机体代谢,增强皮肤黏膜对气候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少年儿童如能认真坚持做广播体操,对增强体质、保持正确姿式、预防脊柱曲折异常都有较好的作用。
4.生活制度
公道的生活制度包括足够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适度的学习和劳动,定时公道的膳食,必要的、积极的休息,充分的睡眠。公道的生活制度使少年儿童生活有规律、有节奏,构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在公道的生活制度下,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包括大脑皮层在内的活动与休息都能得到适合的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素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增进身体各部的充分发育。
户外活动能增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加脑部氧的供应,同时能消除大脑持续性紧张,疲劳的脑细胞得以恢复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激素浓度在睡眠时有明显升高,增进少年儿童机体在夜间的发育,故安排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他们身心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中小学校应严格遵守公道的生活制度,保证学生有课间休息和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时间,使少年儿童常常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在暑假期间,组织少年儿童过夏令营生活,同时有适度的劳动和体育锻炼,不但对身体发育有良好影响,也为假期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急慢性疾病
任何急慢性疾病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都能产生直接影响。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部位、病程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患急性病时,正常的新陈代谢常常遭到破坏,如急性胃肠炎大量失水时,可使病儿体重在短时内下降数千克,乃至威逼其生命;某些急性传染病还可破坏病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并造成毕生残废。许多慢性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长时间的、严重的。例如,患血吸虫病的儿童,其身高、体重一般都比同年龄的健康儿童低,有些儿童表现为侏儒症;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儿童,除全身发育遭到明显的抑制外,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更加明显,智力显著低下,称为克汀病。
某些内分泌疾病、代谢紊乱、骨骼发育障碍和严重的器官功能不良等都可限制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如大骨节病、性早熟(骨骺初期愈合)、糖尿病、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其他如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风湿病、结核病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少年儿童的体魄和性能发育。
6.气候和季节
气候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虽然气候因素对动物的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属于热带地区的尼加拉瓜和属于寒带地区的阿拉斯加两地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调查,发现二者并没有很大差别,青春期的发育年龄也无显著差异。但不能据此认为气候差异对少年儿童发育无影响,由于气候不同地区常存在着其他的不同,这些差异足以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我国16个省、市儿童、青少年的体质丈量结果表明,各发育指标的均值基本是北方大于南方。
季节对生长发育不管在身高还是体重方面都有显著影响。一年四季中,身体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体重在9~11月(秋季)3个月增加最快,而在春、夏季有些儿童体重乃至还有减少的现象;身高则和体重相反,在3~5月(春季)3个月增长最快。日本学者曾检查一组男青少年的基础代谢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的季节变化,发现在冬季达最高峰,夏季为最低水平,认为寒冷刺激与甲状腺功能增加有关。
7.环境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的高度集中,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产生的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对人类环境的破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日趋引发人们的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