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面神经疾病治疗,标本兼顾无损伤是关键
面神经疾病治疗,标本兼顾无损伤是关键
一位因患听神经瘤手术后造成面瘫的美籍华人,经人介绍专程从美国来到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经过两周的治疗,这位62岁病人的面部萎缩明显改善。她万分惊喜地说:“中医学真了不起,我一定把这种方法介绍到美国去。”令她赞叹的这种疗法是该院独创并有效治疗了数千例面部神经疾病患者的“连桂平衡疗法”。
面神经疾病
易发难治
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肌痉挛和面肌萎缩等面部神经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易发难治。统计显示,中国每人中就有一位面部神经疾病患者。仅北京一地,患者就超过5万。此病西医多采用手术、营养神经药物、理疗等辅助治疗,中医则以针灸为主。这些方法虽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均会有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带来极大痛苦。
现代生物技术
非损伤性治疗
作为中国第一家面神经学研究院,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先导,开展了采用非损伤性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及其后遗症的研究。院长孙连桂教授组织有关专家从该病的发病病因入手展开研究,发现除器质性病变引起外,其主要形成原因是面肌萎缩。由于萎缩的部位不同、症状不同、损伤的程度不同,病症的程度也不同。研究结果显示:面肌萎缩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致病根本。
为此,伊济源决定从激活神经末梢功能入手,在临床上确诊定位后,采用“连桂平衡疗法”,即根据面神经走向特点以及中医穴位的分布,将不同病症的损伤部位画出弧线,采用含神经细胞激活物质的营养液,局部揉、擦、按压、贴敷,使神经末梢损伤部位形成长时间的营养层,促进局部新陈代谢,逐步修复受损的神经末梢;从而达到改善传导,恢复功能的效果。
究其病因
标本兼顾
孙连桂教授说,面部神经疾病之所以成为疑难病,除了发病原因复杂外,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口服药“鞭长莫及”,外用药很快渗透,改善不了末梢,而且盲目治疗非常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结果是“雪上加霜”,延误病情;二是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没有定位性,治疗效果差。
他认为,面部神经疾病首先是神经末梢功能丧失或减弱,也可以导致肌肉萎缩,萎缩部位不同,病症也不同。因此,提出治疗面部神经疾病首先要从激活神经末梢开始,使神经的激活面积大,多方营养,修复损伤,恢复功能。
据伊济源临床统计,在治疗的数千例面部神经疾病中,急性面瘫治愈率超过95%,面瘫后遗症治愈率达到74%以上,对面肌痉挛以及三叉神经痛,这种方法也有显著疗效。
几年来的临床治疗实践证实:患者不论病情轻重、患病时间长短,都能在短期内见效,长期疗效更显著。在治疗的同时,伊济源也获取了神经恢复周期及其规律的较完整的资料,完善了自己的治疗体系。
目前,伊济源的面部神经疾病治疗实用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并被指定为该技术的项目成果依托单位。孙连桂院长研制的预防康复面部神经疾病的“面疾康外擦剂”已经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得了首届国际东西方医学医药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