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高调耳鸣及眩晕警惕听神经瘤

高调耳鸣及眩晕警惕听神经瘤



病例报道

患者,女,55岁,以“耳鸣、听力下降伴眩晕2年”为主诉到辽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开始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医院,均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右耳耳鸣,呈持续性高音调,右耳听力下降,眩晕,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耳痛及耳流脓,无面瘫,否认近期耳毒性药物应用史,睡眠欠佳,饮食及二便可。

诊疗思维提示:根据患者的主诉及现病史,主要症状为耳鸣、听力下降伴眩晕,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能导致上述症状,但是不同的疾病,耳鸣的性质、听力下降的性质,以及眩晕的症状是不同的。因此还需要详细的进一步明确患者耳鸣的性质及听力下降的特点,同时要排除中耳炎等疾病。因此,经电子耳镜检查,患者双耳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故嘱患者进行电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后复诊。

电测听:右耳感音神经性聋曲线,左耳大致正常听力曲线。

DPOAE:右耳Hz、Hz通过,余频率未通过,左耳各频率均通过。

声导抗:双耳A型曲线。

前庭功能检查:水平扫视试验:欠冲,冷热试验:右侧前庭功能低下。

诊疗思维提示:结合患者上述的检查结果,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突发性耳聋、耳鸣、突聋伴眩晕、梅尼埃病等,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医院,并且均经过住院对症治疗,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还在进行性加重,这些情况都不符合患者的症状。扫视试验机制复杂,涉及视觉信息沿视觉传导通路向大脑皮质的传导、大脑皮质对视觉信息的整合、以及基底核、丘脑、上丘和小脑蚓部、小脑绒球、旁正中脑桥网状结构对整合后的信息的传导、最后整合后的信息到达展神经核和对侧的动眼神经核,支配同侧外直肌和对侧内直肌的运动,完成扫视运动。患者水平扫视试验提示欠冲,提示中枢出现问题。

此时患者家属补充病史,说患者近期“打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分析这是言语识别率下降的原因。患者外耳、中耳外观正常,提示耳鸣及听力下降是蜗性或者是蜗后性的病变造成的。因此,嘱患者进行以下检查后复诊:患者双温检查提示右侧前庭功能低下,予vHIT检查以明确高频前庭功能情况,并且用于区别眩晕源自于外周还是中枢,予言语识别率检查以明确患者言语识别情况。予ABR检查以明确听神经-耳蜗核(延脑)-上橄榄核(脑桥)-外侧丘系核(脑桥)-下丘(中脑)通路的情况。

vHIT:右水平、右后半规管VOR通路受损。右水平半规管功能低下。

言语识别率检查:左耳:WRS:%,50dBHL,右耳:WRS:75%,68dBHL.

ABR:右耳未引出,左耳各波重复性可,V波潜伏期轻微延后,I-V间期正常,阈值40dBnHL。

诊疗思维提示:听力学检查的目的是为影像学检查做筛选用,患者高频耳鸣,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ABR右侧未引出,左侧V波潜伏期延长,右耳言语识别率下降,vHIT右侧出现异常,再结合患者眩晕的病史以及水平扫视试验提示欠冲,现高度怀疑患者中枢出现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与患者头部MR详查。

头部MR:右侧桥小脑角见一不规则肿块,大小约在13.76*13.42mm,信号不均匀,余脑质信号正常,脑室系统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影像学诊断意见:右侧听神经瘤。

诊疗思维提示:诊断:右侧听神经瘤。嘱患者手术治疗。

按语

什么是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多源于第Ⅷ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

流行病学

约占颅内肿瘤的10%,小脑桥脑角肿瘤的70%~78%。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及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听神经瘤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年发病率为8~10/10万左右。平均发病年龄37岁,女性约为男性2倍。肿瘤大多数为单侧性,左右侧发病比例大致均等,少数为双侧性;双侧听神经瘤约占全部听神经瘤的4%,多为全身神经纤维瘤病的表现之一。

早期症状

肿瘤直径2.5cm时为听神经瘤的早期。早期多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耳鸣、听力减退、眩晕以及步态不稳感等耳蜗与前庭功能障碍的症状,但亦可见突发性聋。

中晚期症状

伴随肿瘤的不断增大,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患侧面部感觉异常和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等;患侧手足精细运动障碍,肢力减弱、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

分型

主要分为两型。即散发型(NF-1)和神经纤维瘤病型(NF-2)。NF-1为常见类型,单侧发病多见,约占95%。NF-2少见,双侧发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

肿瘤分型与分级

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无颅内压增高,肿瘤直径〈3CM者可考虑,肿瘤较大者亦可先部分切除和/或脑室分流术缓解颅高压后再行γ-刀、X-刀治疗。

3.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治疗及并发症处理。

(1)药物对肿瘤本身无特效。

(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必要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3)注意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4)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5)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

预后

肿瘤复发率低。肿瘤全切后的复发率为0.7%~0.8%。囊内切除的复发率为18%。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医疗
白癜风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yshl/8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