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认识 > 科普集萃丨耳鸣单侧听力下降要警惕ld
科普集萃丨耳鸣单侧听力下降要警惕ld
耳鸣单侧听力下降?要警惕“听神经瘤”
中年易发病早期常忽视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90%的听神经瘤来自听神经的前庭部分,少数长在耳蜗神经上。听神经瘤多见于30-50岁中年人,20岁以下者少见。虽然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长在小脑半球和脑干之间一个叫脑桥小脑角的区域里,所以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手术切除对于医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持续耳鸣、只能单侧接电话时要当心
人到中年,比较容易出现头晕、耳鸣。但当出现耳鸣持续发作,越来越严重,尤其还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需要警惕了。很多患者在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听力异常症状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是“上了年纪”正常的听力出现退化,自以为是劳累过度、精神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医院看病,要看也只是到耳鼻喉科或耳科看病,治疗多数时候也是不了了之。经过专科检查后才发现得的是听神经瘤,这种情况如果神经压迫时间长,肿瘤较大,尽管是良性肿瘤,危害也会很大,耳朵失聪不说,还会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出现声音嘶哑、无法进食等严重后果。
蛛网膜界面下操作:取肿瘤、保神经两不误
听神经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难点,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案,但手术涉及到保护重要的脑组织,如脑干,又要保护重要的血管,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还要保护重要的神经包括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尾组颅神经,这些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死亡。
先进的技术和微创手术理念“面神经往往位于两层蛛网膜之间,而很多重要的血管在蛛网膜之外,如果能够准确地找到两层蛛网膜,并加以分离,则可以充分的保护神经和血管,使得手术风险大大的降低。”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追踪面神经,可以给患者做特殊的神经成像,评估神经和肿瘤的关系,从而做到手术中的精准“导航”,再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医院听神经瘤全切率超过95%,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达到了90%以上,部分患者还可以做到听力的保留。先进的技术和微创手术理念很大的解决了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的问题是近年神经外科领域最主要的突破之一。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肿瘤初期生长在神经外膜上,只有长到一定体积,压迫神经后,才会出现明显病症,患者才能察觉到。听神经瘤及早治疗手术效果会很好,比如3厘米之内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都能做到很好地保留,大听神经瘤面神经损伤机率大,但是一般也会保留部分面神经功能。还有病人由于惧怕手术而采取了伽玛刀治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能完全控制肿瘤继续生长,周边脑组织硬化还会给手术带来更大的危险。
听神经瘤手术中保留听力已经成为现代微创神经外科新的追求目标。但是,并非所有的听神经瘤手术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听神经瘤患者听力能否保留与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水平直接相关。肿瘤直径2cm、术前有实用听力者,术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的保存率就愈高。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术后,面、听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至关重要。
长期出现耳鸣、听力障碍需要及时排查听神经瘤,但病人也不必草木皆兵,惊恐不安,在大量单侧神经性耳聋的病人中,只有少数病人患的是听神经瘤,即便被确诊为听神经瘤,如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专家观点与手术效果相关因素除了肿瘤的大小之外,手术医生的显微操作技术、微创的理念、以及是否具备超声吸引、高速磨钻、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要做到真正的微创,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仪器设备、显微手术技术外,还需要手术医生的科学微创理念。提到微创,或许广大患者会有一个严重的可怕的理解误区,误认为小切口就是真正的微创。正确的微创理念,除了切口小、骨窗小,美容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脑功能的微创。神经外科真正的、最重要的微创是指对脑组织、脑功能的微创。优良设备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包括锁孔入路手术在内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的必要条件,片面强调对头皮、骨窗的微创,却不重视显微操作技术;在手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却勉强为之,最终只能是加重了脑损伤、甚至造成脑功能障碍,引起严重的后果,陷入“微创”误区。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全切肿瘤,完美的保护脑神经组织的前提下,结合小切口,才是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在仪器设备、显微技术和微创理念全部具备的情况下,微创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法,能够安全的全部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且不复发等优点。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