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认识 > 美力医院刘宏毅从结构导

美力医院刘宏毅从结构导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神外前沿讯,神经导航技术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从结构导航升级到功能导航,未来会不会升级到脑网络导航?电生理如何辅助神经导航的应用?如何看到脑功能保护和脑功能的代偿问题?

近日,神外前沿新媒医院院长刘宏毅教授。

刘宏毅院长长期从事脑胶质瘤相关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并综合研究应用脑磁图、功能磁共振(fMRI)及神经导航技术在涉及脑功能区肿瘤的微创手术,使得脑功能区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医院,又名南京医院、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年,是我国最早的国医院。

以下是访谈要点:

神外前沿:神经导航在医院神经外科中开展的情况?

刘宏毅:神经导航在我科的应用时间比较长,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开始引进神经导航,当时在国内是第5台应用。

近20年来,神经导航技术不断提升。早期主要用于病灶定位,尤其对深部病灶的定位帮助很大。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步,现代神经导航已经与磁共振多模态影像融合,展现出更为直观、准确的图像引导,对术前评估病灶的可切除性和制定科学的手术入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术中脑功能区或功能神经传导束的保护,改善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导航在颅底手术中也有很广泛地应用,比如引导安全磨除骨质、提示肿瘤和血管的关系等等。此外,利用导航定位病灶,可以合理设计切口和骨瓣大小。

神外前沿:导航的发展趋势?

刘宏毅:神经导航从结构导航到功能导航,是很大的进步。大脑的功能是多个脑区共同协作完成的,并不是某个孤立脑区单独完成。因此,从网络连接角度看DuffauH教授认为“脑肿瘤手术是脑网络手术”。

近年来,关于脑网络研究的进展很快,包括结构网络和功能网络。在常规情况下,功能磁共振可以初步判断病灶与功能区的关系。但脑网络研究提示,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核心节点的数量或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常人有的节点发生缺如、同时增加了新的代偿节点。

如果按照结构导航规划手术区域,有可能脑网络核心节点毗邻病灶或在手术通路上,在这种情况下,核心节点能否切除?现在还没有研究依据。但最起码,现在脑功能网络研究已经有了这个重要提示,神经导航融合脑网络信息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脑网络研究时间还不长,认识深度还不够,但已经逐渐受到大家重视。我们团队在脑肿瘤的脑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研究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其中就涉及到脑功能网络的代偿问题,当然还需要大量深入的研究。

神外前沿:您提到了导航和电生理的结合,一个是影像数据,一个是电生理信号,怎么能够匹配到一起的?

刘宏毅:应该说这两种技术对手术都有很大帮助。对于影像导航,术中由于脑脊液流失、病灶体积改变等常常会导致组织移位(术中飘移),一旦出现移位其定位精准度就下降了。手术操作区域究竟离功能区和传导纤维有多远,导航很难精准定位,此时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价值就很大。电生理是非常客观的神经电信号传导,这个辅助手段,对脑功能保护很重要。因此脑功能区手术需要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的综合应用,否则肯定是不全面的。

神外前沿:您谈到脑功能代偿问题和电生理技术监测,脑功能区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如何评估和应用?

刘宏毅:一般来说,电生理监测提示刺激区域有电生理信号就必须慎重处理。比如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肿瘤与周围的功能皮层或皮质下纤维关系密切。这个情况下究竟如何切除?确实是很棘手的问题。如果评估存在其它脑区功能代偿,这种情况下进行切除比较安全,可能对功能影响比较小,否则影响很大。所以,有报道对于功能区相关的低级别胶质瘤(比如肿瘤内有功能岛)可采用分期切除策略。因为大脑具有可塑性,目的是让其功能得到逐步转移代偿。首期在导航、电生理综合引导下进行部分切除,经过评估有良好功能转移代偿后行二期手术切除。

神外前沿:哪些手术您觉得应用导航的必要性比较强?

刘宏毅:颅底是骨性结构,神经导航可以精准提示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大脑半球功能区的胶质瘤、脑深部的小病灶等。导航对规划凸面肿瘤的手术切口设计也是很有帮助的。

受访者简介

刘宏毅,南京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南京医科大学脑功能影像研究所所长、《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主编、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微侵袭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与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分子诊疗专业学组副组长。擅长听神经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颅底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综合研究并应用脑磁图、功能磁共振及神经导航技术在涉及脑功能区肿瘤的微创手术,使得脑功能区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长期从事脑胶质瘤相关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国自然、省市级课题14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新技术引进奖17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先后培养硕博士生30余名。

美力领航往期报道

美力领航第9期

医院杭春华:脑深部血管畸形等如何通过导航精准定位

美力领航第8期

医院方媛:脑功能重塑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

美力领航第7期

医院陈赞:开创寰枢椎脱位治疗金标准--寰枢椎关节间融合术

美力领航第6期

专访王义荣:导航不是神外医生的负担能提高精准度并缩短手术总时间

美力领航第5期

专访葛明:哪些小儿神外手术需要导航技术的辅助

美力领航第4期

医院桂松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哪些疾病可以从不治变成可治

美力领航第3期

专访惠州三院李雪松:基层神外发展困境的破解之路

美力领航第2期

医院陈晓雷:为何脑出血置管引流等穿刺类手术非常适合使用电磁导航

美力领航第1期

专访邓跃飞:医院神经外科哪三类手术可明显获益于导航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jbrs/12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