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认识 > 铭记第171集丨张锦华没有时间掉眼
铭记第171集丨张锦华没有时间掉眼
北京哪些雀斑医院好 http://m.39.net/disease/a_9580571.html
为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 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 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
《铭记》第集
张锦华:“没有时间掉眼泪活着就要作贡献”
张锦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现如今,她已87岁高龄仍然坚守在临床医疗一线。今天就请她来讲述自己感恩党和人民培养的成长历程:“没有时间掉眼泪,活着就要做贡献”。
张锦华年出生,四川省涪陵县人。年,正在读初一的张锦华报名参军,被分配到50军后勤部第三医疗所担任护士,学习野战救护。
张锦华:我们就从武汉坐车,坐闷罐车到丹东。到丹东以后,那当时住在丹东高中,丹东高中是烧那个火炉。白天呢,每人一个锹,每人发两个饼,就到山上去学习,学习野战救护。
我们在山地学习的时候,有一天正在上课呢,就遇到这个大量的飞机,突然压顶就过来了。我们当时规定的是每人挖一个小防空战壕,就原地离开这个,在山坡上学,就离开这个地方,就分散到各个地方,我就滚到一个树底下,就躺着伏着,结果飞机就炸新义州,轮番轰炸,轰炸了三个小时。
原50军后勤部第三医疗所护士张锦华。
年初,张锦华踏上抗美援朝战场,没日没夜地进行抢救伤员工作。
张锦华:这是我们朝鲜的手术室,就一间房子,周围是白布裹着,飞机飞低的时候就把我们手术室房顶的房草都刮走了,很嚣张的。
那个时候(伤员)都是大卡车拉下来,都是很重的呀,扶下来一碰啊,身上全是冰,那冰实际是他的血在身上结冰了。有的病人自己受了伤,腿打断了,医院,要我们给他接上,就说,“哎呀,我还要上战场,给我把腿接上嘛。”
有一次一个战斗当中,这伤员坐下来,两个手直捂着肚子。我要给他量血压啊,我说“你得把手拿开”,他就不动,结果我硬把他右手拉开,拉开以后那个肠子“噗”就出来了,哎呀,当时我也很小,十五岁嘛,没办法,就给他消毒以后,用手把肠子给他送回肚子去,顺手拿个小药碗,把那个伤口给它扣住了,就拿绷带绑上了,这样的话送进了手术室,结果这个战士保住了生命,顺利回国了。
战士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张锦华,她和医护人员们每天都在竭尽全力,希望多救治一些伤员。
张锦华:在朝鲜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把死亡置之度外,想到的都是说把团费放在胸前,就是家里地址写好。只要伤员来,就是谁的血型符合,都伸手说“输我的吧”,都是抢着轮流给伤员输血。
所以我们没有觉得苦和累,而且我们的战友今天在一起,明天可能就没有在,来不及掉眼泪,没有时间掉眼泪,那种战争场面非常的残酷,非常艰苦,只是想办法多救一个病人,这是我们的理想,没有个人的任何想法。
部队经常教育我们,天天有这个生死教育,什么叫生?什么叫死?我们对于这个战争的意义都理解很深刻,那当时的歌就是“工厂冒烟,庄稼种得好,主要我们的父母常欢笑,就是我们流点血,就是为了祖国的幸福”,所以都是这种思想来鼓励我们,教育我们就是说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深远意义,所以有这种信念和概念,谁都不怕死,谁都不怕苦。
张锦华(右一)和战友在战地救护所。
抗美援朝的战争岁月里,张锦华最难忘的是革命的引路人和亲密的战友情。
张锦华:在我参军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是个地下党,他就拍照,就在那个照片后面给我写的:锦华小娃娃,祝福你在革命的熔炉中坚强地生长起来。
干活没有往后退的,都往前,一个是飞机来了,年龄大的同志都把我伏到底下,他们都趴到我身上保护我。
有一个我们部队的我们所的教导员,他对我的培养是很大的,就告诉我说:“有一本书在国内出版了,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应该想办法看一看。”当时我表哥他是 司令部的参谋,他就给我寄来这本书。这本书对我一生是有很大的影响,从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更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人不能枉来一趟。所以我就下决心了,要好好地学习,努力学习。
年回国后,张锦华重返校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张锦华:年的5月,我们就回到丹东,我就要求想上大学,所以到哈尔滨九中,就是从初一跳一年,就念初三,初二的课程一天没上过,XY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就这样的在那学,边学初三还边补初二,所以非常累,生活还艰苦。校长说啊,“你太累了,你跟不上”。都累得直吐啊。我说我这半年学完看一看,如果不行我就降到初二。因为当时这种情况就想到保尔柯察金,想到在朝鲜比这艰苦。到了初三的上半年呢,除了代数3分以外,几何4分,其它全是5分,这样就没有下降,完了到初三下学期,后来就保送高中,这样就顺利地考进了大学。
在当时整个中学没有发展学生党员,我是第一个在中学发展的学生党员,所以这一段(经历)是一个很大的锻炼,之所以能把这个学习刻苦拿下来,确实是在朝鲜这个艰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坚强意志。所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是优秀毕业生,就留到中国医大了。
年,张锦华开始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进行诊治与实验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各两项,培养硕博研究生15名,发表论著余篇,出版专著两本,获国务院政府津贴及卫生部突出贡献奖和德育先进奖。
张锦华(前排左一)参加在加拿大惠斯待举办的NB(神经母细胞瘤)高风险组研究会。
张锦华:凡是神母骨髓,我自己能看,两个小时骨穿,穿完了马上就阅片,两个小时就能诊断,四个小时必须用药,所以就抢出了治疗时间,疗效比较高。我们的这个存活率就是一旦病人初诊,就是凡是初诊没治过,到我这来,70%五年存活率。我治了五百多个病人,但是现在有材料可查的三百多,在我这接疗的病人,没有一个复发的,就是他健康存活,这个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领先的,现在有八项第一。
我现在87岁,每周一、三、五,上三整天班,亲自指导查房、骨穿、看骨髓、指导治疗,生活很规律,也很充实,觉得挺愉快。只要我能动,我就尽量要多作一些贡献。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张锦华表示:自己愿作一支蜡烛,为更多的家庭送去温暖,愿意贡献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
张锦华:我这一生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了我,我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开始认识党和人民怎么挽救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强盛起来,所以感到非常自豪。在朝鲜的实际的锻炼,也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意志,一到困难的时候总要拿出来在战斗年代的那种钉子精神,所以每一项任务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我都完成了,不管是在学术上、教学上和科研上,一步一步的都是以党的培养教育的这种思想,加上党的教育,知道人生的意义,人活着不能为自己,要为大家。
我现在是怎么个心情?我现在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来生活和工作的。
张锦华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培养出来的坚强意志和钻研精神,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国内八项第一。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采访线索热线
-
邮箱:ddx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