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认识 > 中国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足迹

中国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足迹



本文回顾分析涉及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论文近篇,总结不同时代文献报告的内容,将我国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探索起步阶段:(~年)

我国听神经瘤外科治疗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以赵以成为首的我国第一代神经外科医生在天津和北京等地相继开展了听神经瘤手术治疗。赵以成和薛庆澄于年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的“颅内肿瘤”一文中,首次报道了10例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此后,蒋先惠、柴万兴、薛庆澄、朱祯卿、陈炳恒等先后报道了共约例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表1),其中蒋先惠等、柴万兴对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大篇幅的详细报道。当时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学和X线检查内听道,外科治疗多采用局麻,大多数行小脑外1/3切除。这一时期对听神经瘤的局部解剖结构、手术入路及技巧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但受手术器械等因素的限制,肿瘤全切率不高,病死率高达12.4%~40.0%。故将~年视为我国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探索起步阶段。

二、进步发展阶段:(~年)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年后的10年国内几乎查不到听神经瘤的相关报道,期间主要是将国外的报道翻译刊发在《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直到年陈公白和周良辅共著“努力掌握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主动权”一文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刊发在《新医学》杂志;此医院脑外科陈明振、张瓦城、马景孟、徐启武等相继发表了大宗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报道(表2)。期间侯金镐发表了“听神经瘤诊断和治疗进展”的综述;赵继宗等、罗其中等分别对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马景孟等报道了29例复发听神经瘤手术经验;李龄对小型听神经瘤外科治疗进行了详细地报道;田增民等、岳武等分别报道了超吸刀(CUSA)、CO2激光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索敬贤首次报道了5例面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术;吴幼章等报道了听神经瘤切除后保留面神经功能的随访观察;刘宁等分别报道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听神经瘤筛选诊断的临床意义。

~年可视为我国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进步发展阶段,随着CT影像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听神经瘤的诊断水平极大提高,以及显微器械的不断进步及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使听神经瘤的全切率明显提高,最高达77.4%,面神经保留率最高达60%,病死率也明显降低(5.8%~21.8%)。

三、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兴起阶段:(~年)

~年可视为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和听神经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兴起阶段。在这一阶段,神经外科医生把力争听神经瘤全切除并保留面神经作为手术追求的目标,王树凯、罗世祺、朱凤仪、魏学中等发表了听神经瘤外科治疗大宗病例报道(表3),讨论集中在如何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以及手术中如何做到面神经解剖保留,但少有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报道。直到90年代末期,部分单位开始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李晓璐等于年报道了16例听神经瘤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此期间听神经瘤全切率明显提高,最高达%,病死率相反明显下降,最低为零。

此期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听神经瘤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刘宗惠等,周良辅和陈星荣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陈唏和朱建堃最早报道了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小宗病例治疗结果;郑立高比较了国外显微外科治疗与应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结果。

四、成熟完善阶段:(年以后)

年以后可视为我国听神经瘤外科治疗成熟完善阶段,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内镜、术中超声造影成像和术中MR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听神经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解剖保留率,病死率在许多机构为零(表4);期间听神经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研究成为重点,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表5)。对比表4和表5可以发现,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手术效果,尤其是面、听神经保留率明显好于传统手术,病死率也较传统手术明显下降,故应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作为听神经瘤手术的常规技术加以推广。

此期间王忠诚和于春江总结了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过去和未来;罗其中等介绍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陈立华等报道了神经导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借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听神经瘤手术术中听力保留逐渐成为新的临床研究热点。

经过大半个世纪几代神经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伴随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听神经瘤外科治疗水平已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jbrs/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