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治疗 > 消除对癌症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去了解它

消除对癌症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去了解它



小时候特别怕看鬼片,但是又经常被别人带着看这些“少儿不宜”的东西。每次看完鬼片,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晚上自己不敢走夜路,不敢上厕所,甚至不敢一个人睡觉。我记得有一次我爸妈在看聊斋,我不敢看,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但是听到那个背景音乐的时候还是会被吓得瑟瑟发抖,是真的在发抖那种。可能到现在我爸我妈都不知道他们看聊斋这件事对我的伤害到底有多大,呜呜~~之所以怕鬼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现在不管看多少鬼片我都没有小时候那种无助的恐惧感了,因为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人们很多的恐惧其实都是源自于自己的“无知”,当我们真正的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内心可能就不会那么恐惧和害怕了。这个道理放到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人自古都是谈癌色变,有很多罹患了癌症的病人,如果不告诉他,反而能活的好多年,但是一旦告诉他了,可能几个月人就没了。相当一部分人罹患了癌症之后都会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很多人不是被癌症本身打倒的,而是无法战胜内心的恐惧,可以说是被“吓死”的。如果我们能够科学的认识和了解癌症,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它了。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癌症.真相》,作者菠萝。我个人觉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最近又拿出来看了一遍,作者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写的通俗易懂。本篇文章的内容就是源自于这本书,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如果分享我自己的读后感,我怕会不严谨,会误导大家,所以还是尽可能还原作者的观点。因为内容较多,我会通过几篇文章进行分享,今天先来认识一下癌症是怎么一回事。希望这些分享对大家能有帮助。

1.癌症和肿瘤傻傻分不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癌症和肿瘤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我们普通百姓这么理解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真要较真起来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肿瘤的属性是“固体”,而癌症的属性是“恶性”。也就是说恶性的固体肿瘤是癌症。血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血病,不是固体,不是肿瘤。良性的肿瘤不能算是癌症。他们之间的关系用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可能会更直观一些:癌症=恶性肿瘤+血癌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癌症肿瘤和癌症的英文名也是不一样的,肿瘤的英文是tumor或者tumour,而癌症的英文是cancer。

2.癌症是如何发生的?

2.1与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近年来很多人会明显感觉到身边罹患癌症的人比小时候要多很多,有人认为癌症变的高发,是因为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生活习惯、雾霾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患癌的概率吗?也许会,或者多少会有些推动作用,但是和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了《肿瘤年报》,从下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两点:第一,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就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80岁的时候达到最高点;第二,在老年人当中,男性比女性患癌症的概率高。另外,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大家熟悉的癌症,比如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基本上都是年纪大的人得的,都属于老年病!虽然小孩也可能得癌症,但是孩子的癌症类型很特殊,和成人完全不一样。比如白血病比较常见,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见过哪家小孩得过原发性肺癌、胃癌、直肠癌的吧?因此,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成了必然,这不是控制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就能逆转的。目前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相比于30年前来说有了相当大幅度的提高,人均寿命的提高才是癌症变的常见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足够久就一定会得癌症,如果没有,那一定是因为还没有得癌症之前就因为其它原因走掉了。2.2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每个人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已知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大概有多个。这些致癌基因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发生突变,癌症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那么,基因为什么会突变?在什么时候发生突变?基因是在细胞分裂的时候发生突变,每一次细胞分裂都会产突变,但是大多数的基因突变都不在关键的那些基因上,对癌症的发生不产生影响,所以说到底癌症还是小概率事件。那细胞什么时候会分裂呢?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手指被划伤之后,人体的细胞就会自动进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细胞分裂。2.3为什么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罹患癌症?人在活着的时候,每一天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细胞更新,年龄越大,细胞分裂的次数自然就越多,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就越大,基因突变的概率越大,罹患癌症的概率自然就越大。另外,一个人的年龄越大,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越弱,这样一来,当基因突变产生癌细胞的时候,自身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能力也就会减弱,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罹患癌症。2.4为什么乙肝患者更容易罹患肝癌,抽烟的人更容易罹患肺癌?人体器官受到损伤之后,需要修复,而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如果器官长期慢性损伤,就会导致组织反复修复,那么细胞分裂的次数就会变多,就会比较容易诱发癌症。虽然很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急性症状,但是乙肝病毒会缓慢、长期的伤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反复的重复“死亡——修复——死亡——修复”这一过程。在不停重复这个过程的时候,就会容易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容易罹患肝癌。同样的道理,抽烟或空气污染会损伤肺部细胞,因此长期吸烟或重度雾霾容易罹患肺癌。暴晒损伤皮肤细胞,经常晒伤皮肤容易诱发皮肤癌。吃刺激性或者受污染的食物会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长期吃过辣、过烫或污染食物会增加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的发生概率。

3.癌症是如何导致死亡的?

大家谈癌色变,主要的原因还是癌症的死亡率比较高。但是要说清楚癌症到底是怎么让患者死亡,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有人长了很大的肿瘤,做完手术就没事了,但是有人刚被查出癌症,不久就去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肿瘤严重与否跟肿瘤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还是要看这个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良性肿瘤不转移,属于“钉子户”,所以只要手术切除了就算治好了。而恶性肿瘤不论大小都会发生转移,可能在血液系统里,可能在淋巴系统里,也可能是身体的其它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并不一定是肿瘤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才会发生,有可能在很小的时候,甚至还检测不到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转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在刚刚被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了。很多癌症转移一般都是首先到达淋巴结,然后再顺着淋巴系统到达其它系统。所以临床上对肿瘤患者常常进行肿瘤附近的淋巴结穿刺检查,如果淋巴结里面没有肿瘤细胞,说明肿瘤很可能还没有发生转移,患者的风险相对较小,一般化疗和放疗以后就能控制住病情。那癌症到底是怎么致命的呢?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每个患者情况都不同,最终导致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但是大致说起来往往都是和器官衰竭有关,有的是某一个器官衰竭,有的是出现了系统性的器官衰竭。肿瘤不管是否恶性、是否转移,过度生长都可能会压迫关键器官导致死亡。比如脑瘤会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肺癌细胞生长会填充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最后功能衰竭死亡;白血病细胞挤压正常红细胞和免疫细胞生存空间,造成系统性缺氧,出现免疫缺陷死亡。恶性肿瘤之所以比良性肿瘤危险,就是因为它会发生转移。肿瘤转移后危险性大大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一个肿瘤变成了多个肿瘤,危害自然也就放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肿瘤喜欢往功能重要器官转移,比如最常见的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以及肝转移。这四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由于器官的重要性,手术往往很保守,很难完全去除肿瘤。所以乳腺癌发现的早一般没事,手术摘除乳腺或乳房就可以了,患者可以正常、健康地生活几十年。但是如果乳腺癌转移到了双肺或者脑部,就很难根治了,因为医生不能把肺部或者大脑全部摘除。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造成的,而是由于系统性衰竭。有很多癌症,由于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会导致患者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丢失,无论患者吃多少东西,输入多少蛋白质都没有用。这个现象叫“恶病质”,恶病质现在无药可治,是不可逆的。由于肌肉和脂肪对整个机体的能量供应、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出现恶病质的癌症患者很快会出现系统性衰竭而死亡。例如乔布斯,在确诊胰腺癌后活了8年,已经算是不小的奇迹了。但是大家如果仔细看他患病过程中的照片对比,就能清楚的发现他身上的肌肉和脂肪在后期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他最后就是由于器官衰竭而去世的。

4.癌症为什么那么难治?

人们之所以害怕癌症是因为癌症的死亡率比高,癌症的死亡率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癌症比较难治疗,那么癌症为什么那么难治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来自患者自己,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对“外源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效果非常好。抗生素为什么好用?因为它只对细菌有毒性,而对人体细胞没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的浓度,让所有细菌死光光,而患者可以毫发无损,全身而退。但是癌症不一样,癌细胞虽然是变坏了的人体细胞,但仍然是人体细胞,所以要杀死癌细胞,一定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副作用。例如,传统的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对癌细胞当然是有用的,但是除了癌细胞以外,人体中还有很多细胞也是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毛囊细胞对头发至关重要,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毛囊细胞,这就是为什么接受化疗的患者头发会掉光的原因。再比如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是快速生长的细胞,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接受化疗的患者,免疫系统都会非常弱,很容易感染。同样,消化道上皮细胞也是,当消化道上皮细胞被杀死,患者就会出现严重拉肚子、没有食欲等现象。正是因为这些严重的副作用,化疗药物才不能被大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浓度,也不能持续使用,只能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来。医生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治好癌症和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之间不断权衡,甚至是妥协。如果化疗药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样大剂量持续使用,恐怕癌症早就可以被治愈了。第二个原因是,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几千万种疾病的组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癌症。比如肺癌,在中国和美国都是癌症第一杀手,中国每年都会新增超过70万的肺癌患者,美国也有22万。目前确实有很多治疗肺癌的特效药,但是这些特效药只能针对一小部分的肺癌有用。比如诺华的肺癌药物Ceritinib,它只对3%-5%的肺癌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什么花了10年研究出来的新药只对很少的患者有用呢?肺癌按照病理学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当然也不是说肺癌只有这两种,我们知道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最近一项系统性基因测序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平均每人突变数目接近个,每个人突变的组合都不同,每个患者的基因组都是特异的。中国这70多万肺癌患者其实更像是70多万种不同的疾病。当然,这也不代表我们需要70多万种不同的治疗肺癌的药。这几千个基因突变里面,绝大多数对癌细胞的生长不起作用,只有几个突变是关键的,只要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基因,我们就有可能研发出比较有效的抗癌药物。但是无论如何,制药公司研发的抗癌药物都不可能治疗所有的癌患者。为什么诺华的肺癌药物Ceritinib只对3%-5%的肺癌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为Ceritinib只是针对突变的ALK基因,只有3%-5%的肺癌患者才有ALK基因突变,对没有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这个药是完全无效的。因为癌症的多样性,药厂几乎注定每次只能针对很少的患者研发新药,每一个新药研发成本是多少呢?10年+20亿美金!这样大的时间、金钱投入,导致我们进展缓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症,仍然是任重道远。第三个原因是,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超级细菌。在抗生素出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是致命的,它可以引起败血症。但是人类发现青霉素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不再那么可怕了。然而生物的进化无比的神奇,由于我们滥用青霉素,在它杀死99.%细菌的同时,某一个细菌突然产生了新的基因突变,进化出了抗药性,它们不再怕青霉素,变得非常危险。于是人类又努力找到了更强的抗生素,比如万古霉素。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同时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就是超级细菌。生物进化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赐予我们这种能力,让我们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癌细胞不仅保留了基本的进化能力,而且更强,针对我们给它的药物,癌细胞不断的变化,想方设法的躲避药物而存活下来。Ceritinib在临床实验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以后就丢弃了突变的ALK基因,而产生新的突变来帮助癌症生长。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永远是那么的渺小!!

5.孩子为什么会得癌症?

既然癌症是老年病,那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孩也得了癌症呢?我们听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少儿白血病了。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后天因素导致的突变需要时间积累,正常人在短短几年内是不可能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癌症的。可以肯定,孩子罹患癌症一定是由先天因素造成的,他们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基因突变。儿童基因突变有两个来源:父母那里遗传了致癌基因,或者是在怀孕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胎儿产生了突变。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对癌症基因认识的提高,检查父母是否携带致癌突变已经很简单,应该会成为孕前体检的常规项目。而在怀孕过程中进行突变检测相对要困难很多,主要是因为获取发育中胎儿的样本很困难。现在很多筛查还依赖于羊水穿刺,这是一个手术,对胎儿的发育也有一定的风险。很多人正在为无穿刺检测技术而努力,理想是通过检测孕妇的血液就可以检测出胎儿的基因情况。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突破性进展。各种产检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怀孕的过程中尽早检测出胎儿的先天突变,如果证明宝宝可能患严重疾病,父母至少能选择是否流产。但是无论检测技术如如何先进,在儿童癌症这件事情上,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永远存在。即使知道胎儿有了癌症基因突变,由于生物体的复杂性,儿童也不一定是%会得癌症,这个时候父母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而且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是冒险生下来还是继续等待下一个健康的宝宝?相信随着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广泛使用,这个问题将日益突出。除了意外死亡,癌症就是儿童的最大杀手,如今全世界大概有50万儿童患有各种癌症。儿童癌症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占了近40%,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老听到儿童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捐赠的故事的原因。其次是神经系统瘤,然后是骨瘤和各种软组织瘤。和成人癌症一样,治疗儿童癌症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手术+化疗+放疗。好消息是,儿童癌症治疗的效果比成人癌症的要好很多,即使不考虑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很高比例的儿童患者也能够被化疗和放疗治愈。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第一,和成人癌细胞动则有上千个基因突变不同,儿童癌症的基因突变往往很少,一般只有几个,因此儿童癌症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较低;第二,和传统想法不同,对儿童癌症患者使用化疗和放疗的剂量按体形比例来说往往超过了成年人,这是由于儿童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强,能够忍受更多的化疗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两点是儿童癌症患者治愈率高于成人癌症的重要原因。不幸的是,治愈癌症往往只是这些儿童艰难生活的开始。凡事有两面性,高剂量化疗、放疗在治愈癌症的同时,会给儿童带来各种各样的副作用,比较大的问题是“二次癌症”。高剂量的化疗和放疗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但是它们本身也会引起新的基因突变,所以部分儿童癌症患者在被治愈很多年后,会出现白血病等和第一次癌症毫无关系的“二次癌症”。另外,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使用化疗和放疗药物,可能会造成儿童神经发育不全、智力受损、长期抑郁、不孕不育等。因此,对被治愈儿童癌症患者的长期关护非常重要,同时开发针对儿童癌症且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也迫在眉睫。可惜的是,相对于我们对成人癌症的投入,对儿童癌症的研究远远落后。根本原因是由于儿童癌症的数量较少,这导致能被用于研究的样本不足,很多医生和研究者一辈子也见不到几个新的患者,导致对儿童癌症了解的不够。同时由于患者少,一方面临床实验很难招到足够多的患者,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研发出药来也不能收回成本,使得各大药厂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专门研究儿童癌症。最后,因为周围儿童癌症患者少,社会对这种疾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jbzl/11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