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治疗 > 母乳妈妈生病了怎么办哺乳期用药安全指导

母乳妈妈生病了怎么办哺乳期用药安全指导



许多母乳妈妈都会纠结,生病了该不该用药,会不会对还有影响?哪些药物是安全的,哪些不能服用呢?今天的内容百分百是收藏贴,快来看看吧!

新妈妈住院期间往往会使用各种药物,而基本上所有的药物都会或多或少进入人类的乳汁中。这些药物对宝宝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呢?

除了某些特别安全的维生素类药物,几乎所有的中西药使用说明书上会写“孕期、哺乳妇女慎用/禁用,必要时咨询医生”。即使维生素类药物过量使用,也会对婴儿造成一定影响。中药的研究更是受到很多限制,说明书上往往会写“副作用尚不明确”。而宝宝出生1~2周内,我国母亲使用抗生素、子宫收缩药物等几率高达90~95%,因此妇产科和儿科最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很不幸的是,基于伦理学和法学等多方面因素,几乎没有药品生产商支持妊娠和哺乳妇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说明书上也往往没有哺乳妇女使用药物的确切信息。我国当下整体的医疗氛围较为保守,咨询医生得到的结论通常是“暂停哺乳,暂时喂哺配方奶替代观察”。因为药品说明书上这样写,医务人员谨慎起见,为免责会做出非常保守的建议。如果医师坚持让你哺乳,违反药品使用说明书或没有得到患方实质性的知情同意,一旦宝宝出现任何问题,被诉诸法院是没有胜诉的可能的。而且用配方奶暂时替代母乳,看上去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

而这些限制哺乳妇女用药的建议都是基于责任,表述并不具有科学性。因为自身知识所限,为了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哪怕非常微小,让小宝宝丧失获得母乳的权利,都是简单粗暴的想法和行为,也得不偿失。

相信你看了前面快速发育增长期、乳头混淆、吸奶器使用不当等内容描述,你应该很容易了解医生的建议和家人关于“奶有毒”意见的阻挠,也是导致使用药物的哺乳期妇女哺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大部分药物进入乳汁的量平均少于母体用药量的1%,而多数情况下少于10%就可以认为相当安全了。宝宝刚出生时吃的母乳量较少,通过母乳间接摄入的药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多数妈妈可以继续哺乳,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选择对婴儿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的替代药物,这一点也是有大量研究支持的。并且,对婴儿来说,停喂母乳改为配方奶,相比之下风险要高出许多。

科学一直在进步,曾经困扰我们的谜题也在逐步揭晓。在过去20里,我们更了解药物有关渗透、传递、代谢等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分子量、亲脂性、半衰期、酸碱度、蛋白结合度、代谢方式等等,也更理解“血乳屏障”的作用,与“血脑屏障”类似,因此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作用的药物,相对而言也更容易进入乳汁。

基于目前人类学研究,我们对于药物如何进入母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动物实验如鼠类实验通常是无用的,因为鼠类乳汁中乳清蛋白含量是人类乳汁的数倍,因此两者大部分进入乳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没有可比性。

此外,药物要在婴儿体内起作用,还要考虑口服生物利用度、肝脏的首过效应等。当然,仍有少数的例外情况,比如药物可能会造成婴儿过敏反应,导致腹泻、便秘、肛周溃疡、皮疹等,需要用药的新妈妈谨慎观察婴儿饮食、大便、皮肤等变化情况。

使用中草药更需谨慎,因为中草药中曾发现多种有毒物质,副作用缓慢出现且较为隐匿,另一部分可能造成母亲或婴儿机体过敏反应。因此中药材说明书字面上看“副作用尚不明确”,并不意味着“没有副作用”。且中药的成分太过复杂,其有效成分和副作用、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等都不甚明了,因此不建议新妈妈长期、大量服用。

一般来说,拥有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新妈妈可能用药需要更为慎重些。但这类宝宝一开始吃的母乳量非常小,进入他们体内的药量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他们有更加娇弱、发育不完善的胃肠道和免疫系统,会更加需要妈妈的母乳为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发育保驾护航。

我们对这类宝宝,更需要谨慎评估用药风险、宝宝的状态,综合权衡利弊,慎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用药、改变用药种类或中断母乳喂养。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评定的哺乳期用药危险等级:

L1最安全:许多哺乳母亲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的副作用会增加。在哺乳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可能对喂哺婴儿的危害甚微;或者该药物在婴儿不能口服吸收利用;L2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L3中等安全:没有在哺乳妇女进行对照研究,但喂哺婴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有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后方可应用。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等级,不管其安全与否;L4可能危险:有对喂哺婴儿或母乳制品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但哺乳母亲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L5禁忌:对哺乳母亲的研究已证实对婴儿有明显的危害或者该药物对婴儿产生明显危害的风险较高。在哺乳妇女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新妈妈用药之前需要咨询专科医生,尽量选择L1、L2级别药物。在没有替代药物又必须使用某种药物的特殊情况下,综合权衡利弊,可以谨慎考虑L3级别药物。

一般来说,不需暂停哺乳。半衰期短的药物还可考虑在哺乳间隔期使用。总体用药时间希望不要太长,满疗程、有效果即可。需长期用药者则需要咨询专科医师。常用药物的分级见下表。详细内容可以查阅《妊娠及哺乳期安全用药手册》,侯宁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开发了许多指导用药的APP,其中“丁香园用药助手”使用最为普及,内容取自我国最新权威用药指南,较为推荐。

表:妊娠期和哺乳期常用药物危险等级

综上所述,你应该不难理解,绝大多数常用药物对于哺乳妈妈和她的小宝宝是安全的。只有妈妈口服的药物导致小宝宝过敏反应,才基本符合民间“奶有毒”的说法。这类似于上述介绍的妈妈吃的一些食物导致小宝宝过敏,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而这种情形非常少见。

慢成长作者介绍

梧桐妈妈:两宝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著有《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







































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jbzl/3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