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重磅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

重磅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



治疗湿疹北京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年1月30日,中华医学杂志正式发表了由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编写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该文为规范和提高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而生,将有助于规范和推动我国胶质瘤的治疗,并造福广大患者及其家属。

据悉,这篇文章由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和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长达数月的工作,首次制定的关于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它将给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带来应用价值。

▲姚瑜教授

这篇共识的通信作者和主要主笔者为来自医院神经外科的姚瑜教授,是华山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房的负责人,美国癌症登月计划国际成员,中国胶质瘤指南编写组秘书兼主要成员;是美国journalofneuro-oncology、《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其擅长各种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髓母瘤、血管瘤等),脊髓肿瘤(椎管内外神经鞘瘤、髓内肿瘤等)等神经外科疑难杂症的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及综合治疗策略。

共识中提到,神经系统胶质瘤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是脑胶质瘤,指的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这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发病率最高,占到全部胶质瘤的46.1%,年发病率高达3.20/10万。关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一般只是最大程度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和化疗,这仅能延缓进程,肿瘤还是不可避免地复发。现有的治疗手段效果并不理想,继续拓展新的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它们的加入,将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在这篇共识中,专家们总结了胶质瘤的免疫和靶向治疗策略,其中免疫治疗策略可分为被动免疫策略、主动免疫策略和针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素的免疫治疗策略三大类。依据这些策略,胶质瘤有些重要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方法,如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MET融合基因治疗、BRAF靶向治疗、抗PD-1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等。

对于靶向治疗来说,有个重要前提是要对胶质瘤进行精确的分子分型。例如,共识中提到,Sandmann等同样对AVAglio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TCGA分型神经元前型中IDH野生型应用贝伐单抗可以延长患者的总OS,平均贝伐单抗组OS为17.1个月,安慰剂组12.8个月(I级证据)。要对胶质瘤进行精确的分子分型,需要用到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是临床全外显子组检测,其可以检测到侵袭相关的基因异常,结合临床影像学,可提示某些患者使用抗血管治疗更有效。例如,共识中提到,有5项II期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弥散MRI是抗VEGF治疗复发GBM的独立预测性影像生物标志物。这个信息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用于确定复发患者进行抗血管治疗选择。

此外,PD-1抗体在胶质瘤治疗中有重要的潜力。既往有研究表明,PD-L1表达越高,GBM患者预后越差;国内也有研究表明,PD-L1表达和胶质瘤的分级相关。此外,也有学者探讨过PD-1与基因错配修复(MMR)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关于PD-1相关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可以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涉及到的分子标记物包括PD-L1蛋白表达,TIL、Th1/IFN-γ,肿瘤突变负荷(TMB)、干扰素通路基因突变、错配修复缺失(dMMR)等。

最新的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还可以为肿瘤患者根据个人特定的癌症突变定制相应的疫苗,起到避免肿瘤复发的疗效。全外显子组测序不仅能够检测出患者的真实肿瘤突变负荷,而且可以完整地分析肿瘤的基因特征,从而为免疫治疗提供全面的预测,并为肿瘤疫苗的开发制备提供重要的依据。

这篇共识最后还总结道,脑胶质瘤一般不能简单地通过手术治疗来得到治愈,肿瘤本身的异质性决定了其对单一靶点疗法的响应不佳,多重靶点、多重机制序贯的综合治疗将是脑胶质瘤治疗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综合治疗序贯、联合的方案和搭配仍然需要进一步积极研究和探索中。

这篇共识基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推荐。随着精准医学的进展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在癌症治疗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脑胶质瘤分子亚型将被识别出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免疫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的进行,共识将会更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内容:中华医学杂志,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yshl/12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