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从影像识别到辅助临床决策,同心医联智能分

从影像识别到辅助临床决策,同心医联智能分



从年开始,在医疗辅助诊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掀起了一波波热潮。心脑血管、肿瘤、骨科等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初创企业,虽然针对疾病病种不同,但是他们怀抱的初心相同——均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诊疗过程更加智能化,通过辅助医生更好地临床决策,进而重塑医疗行业。作为定位脑科人工智能平台的一家公司,在年成立的同心医联针对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肿瘤等脑科重大疾病开发着属于自身的人工智能诊断及辅助诊断产品。10月19日,同心医联自主研发的覆盖三类疾病(动脉瘤、阿尔兹海默症、听神经瘤)的软件——同心格物系统Neosoph通过了NMPA认证,进一步助推同心医联的商业化进程,也使得同心医联向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这一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在去年7月,同心医联已经获批一张医学影像的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加上此次获批的新的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同心医联已经完成了从影像识别到辅助临床决策的产品布局。为什么同心医联选择在辅助临床决策方向发展?他们又能带来哪些启发?

聚焦脑科AI产品,

从影像识别走向辅助临床决策

据蛋壳研究院统计,近一年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公开招标数据中,质控和CDSS类人工智能产品居多,分别占据29%和28%;人工智能影像识别产品紧随其后,占据24%。来源:蛋壳研究院《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报告》人工智能影像识别产品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而随着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探索深入,也让更多业内人士意识到,相比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难度相对更高的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一方面,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缺乏经验,使得他们不敢轻易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患者只能转诊,这医院的医患矛盾。根据《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未来国家将大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而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在同心医联CEO刘伟奇看来,由于医保控费的深入,随着带量采购和DRGs/DIP等按病种付费的控费措施实施,医院和医生会改变以往诊疗行为,会选择购置能够精准诊断患者并可用于临床决策的产品,鉴别出真正有需要治疗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治疗,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此外,“由于脑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让医生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yshl/13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