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饮食护理 >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岬入路听神经瘤切除1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岬入路听神经瘤切除1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华耳科学杂志,年19卷4期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岬入路听神经瘤切除1例及文献回顾袁杰袁兰来孙宇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以“右耳听力下降2月,走路不稳半月”于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渐进性下降,伴双耳耳鸣,嗡嗡声,偶有右耳耳闷、右侧枕后疼痛,未予特殊处理。半月前开始出现走路不稳,活动后眩晕,余症状同前。医院内听道MRI示右侧内听道内小结节影,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门诊以“右听神经瘤,右耳全聋”收入院。专科检查:鼓膜完整,自发性眼震(-)。辅助检查:(1)纯音听阈:右耳全聋,左耳高频稍下降;(2)声导抗:双耳A型鼓室图;(3)ABR检测:dBnHL右耳未引出波形;(4)SOT示:平衡分数67分,低于正常值,感觉分析前庭觉得分低于正常值,重心略偏右,冷热试验示右前庭功能减弱;(5)内耳平扫+听神经3D成像+膜迷路水成像+增强:右侧内听道近耳蜗处强化影,6mm×4mm,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与蜗神经关系密切,考虑肿瘤性病变,听神经瘤可能性大(图1A)。患者于年11月3日全麻下行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岬入路(TTEA)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内听道口近耳蜗处见瘤样新生物,瘤体取出后术区针状电极充分止血,予以明胶海绵填塞,术后予以抗感染。手术后6小时行颅脑CT检查(图1B)。术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病检提示右听神经神经鞘瘤。患者3月后复查,眩晕无复发,伤口恢复良好。

2手术方法

(1)患者仰卧,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耳向上,行面神经监测。0.5%活力碘术区消毒三次后铺巾。(2)耳内镜下外耳道行环形切口后暴露鼓室,灌流水下操作电钻打磨鼓室后壁及下壁,扩大鼓室。(3)小心取出锤骨、砧骨及镫骨,骨蜡封闭咽鼓管鼓室口。(4)磨钻磨开前庭侧鼓岬后方,注意面神经保护。(5)磨开耳蜗,针状电极充分止血。继续向外扩大磨开内听道后壁。(6)清理内听道口周围骨片,暴露前庭神经,见瘤体附着,包膜完整。(7)术中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瘤体与蛛网膜粘连明显,显微剥离子轻轻将瘤体与蛛网膜分离,注意保护面神经与前庭神经。(8)鼓膜横切刀及钩针联合使用,缓慢将瘤体剥离。(9)针状电极充分止血,脑脊液变清亮后,明胶海绵处理成泥状后填塞内听道口。(10)填塞提前取好的腹壁脂肪,耳屏软骨膜覆盖其上,鼓窦入口填塞脂肪。(11)软骨覆盖于脂肪表面,封闭鼓室,外层覆以外耳道上皮。(12)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腔镜敷贴包扎耳廓。标本送检。术后6小时复查颅脑、颞骨CT,未见颅脑出血及明显脑脊液漏。术中所见如图2所示。

3讨论

听神经瘤是小脑桥脑角的原发性良性肿瘤,占小脑桥脑角病变的85%[1],根据瘤体大小及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诊疗策略,如定期影像学复查,放射治疗和手术。但是对于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如顽固性眩晕、肿瘤快速生长、听觉障碍),推荐行外科干预[2],其中常用入路包括乙状窦后入路、经乳突-迷路入路和颅中窝入路[3]。经迷路入路是到达桥小脑角最直接、最短的途径,但是手术需要牺牲患者听力以及前庭功能;乙状窦后入路对于术前有实用听力、肿瘤直径小于2cm且未达到内听道外侧1/3部分的患者较为适用,若患者无听力保留要求,此入路对于任意大小的肿瘤都为适用,尤其在神经外科中广为开展。颅中窝入路对于有实用听力、肿瘤局限在内听道内或在桥小脑角中伸展不超过1cm的肿瘤较为适用,此术式可避免对脑干和小脑的损伤[4,5]。

近年来经外耳道内镜的入路吸引了很多外科医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yshl/1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