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听神经瘤 > 疾病认识 >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幼幼集成陈复正-清代:指纹诊法

万全:著作:片玉心书幼科发挥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五部配五脏: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等。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年龄分期(7个)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出生体重-3kg1~6个月体重(kg)=3+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年龄×2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身长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70+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3.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失水

4.头围——与脑发育有关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

5.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6.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

8.小儿动作语言发育歌二月抬头三四笑,五六认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栏,十站岁走学讲话。

添加辅食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时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诊:审苗窍,辩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五色主病(五色:红,青,黄,白,黑)

面呈白色: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

面呈红色:主热(实热或虚热)

面呈黄色: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寒证,痛证,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二.望形态:

1.小儿卧姿:喜俯卧-乳食内积

喜蜷卧-多为腹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蜷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2.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三.审苗窍

1.查舌

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

肿大青紫—气血瘀滞;

胖有裂纹—气血两虚;

强硬—热盛伤津;

木舌:舌肿麻木,转动不灵

重舌:舌下红肿突起

弄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来回拌动,掉转不灵

连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

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

舔舌: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

2.查目

3.查鼻

4.查口

5.查二阴

四.查指纹:

1.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自虎口向指端,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末端为命关。

2.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3.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

4.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5.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脉诊:

一指定三关:医者用食指或木质同时按压寸关尺散步,取轻中重不同智力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

小儿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等六种.

儿科治疗用药的特点:

1.治疗药及时,正确

2.药物选择需谨慎

3.处方精准,药量适度

4.重视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的选择

5.汤剂的煎服方法(新生儿1/6,婴儿1/3,幼儿及儿童1/2-2/3,学龄儿童接近成人用量;新生儿30-50ml,婴儿60-ml,幼儿及儿童-ml,学龄儿童-ml.分3-5次服,不要强行灌服)

6.合理运用药物的内服与外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zrgz.com/jbrs/1016.html